第826页

科研上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并不是对成果进行多方验证。多方验证,自然有其他学者去给你做这些事,重复试验所以能发表论文,就是因为重复实验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

科研上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是要阶段性的发表论文。

历史上,穆里斯和他的公司,就cr一共发表了大约三篇论文,他们是美国大公司,一个大的阶段发表一篇论文,就能证明自己的工作了。

对于杨锐来说,可就没有这么好办了。

他好歹还算是有一篇cell级的论文,这在中国很难得,但在国际上,这也就是敲门砖的基础,效果也就是比一个没来历的hd(博士)好一点。

在此基础上,杨锐准备以两位数为目标,发表论文。

他的参考对象,就是中国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组。这支研究组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在多家顶级期刊发表了超过20篇论文,以非常清晰的研究链证明了成果归属,同时也循序渐进的催热了这个课题。

60年代的中国科研组,虽然是国家级的,但要证明自己,面临的问题也实在不少。杨锐如今有北大给自己的身份背书,又有cell级的论文,难度系数,大约与当年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组相差仿佛。

不过,要形成清晰的科研链,倒不一定是什么都要写出来,也不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发表论文。

比如耐热聚合酶,杨锐就准备放在最后才发表。

原因很简单,有耐热聚合酶,能够大幅度的缩减实验时间。

cr本质上就是一个dna倍增技术。

它能够快速的将dna翻倍再翻倍再翻倍……理论上,想翻倍多少次,就能翻倍多少次。

这就好像那个著名的旗手与国王的故事。

在象棋的第一格放2粒麦子,第二个放4粒麦子,第三格放8粒,第四格放16粒,如此倍增下去,第三十格有多少粒?

——第三十格将会有十亿零七千三百七十四万一千八百二十四粒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