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茂问:“咱们现在做的项目,用得着这样子吗?”
他其实是想问划得来吗?
杨锐心说:这是诺贝尔奖,28万美元,也就是刚开始投入。
算了一下自己的存款,一年多的分红加上捷利康海外工厂的额外收益,七扣八扣以后,杨锐手里还有400万美元以上,这让杨锐稍有些底气的道:“大项目做成什么样先不说,这个dna合成仪送过来,咱们至少能以此为基础写几篇论文吧,不算亏。”
“几篇论文三十万美元,也挺贵了。”黄茂叹口气,道:“还好老外有钱,得,咱们就先花着吧。”
杨锐被他说的直翻眼皮,心里也是有些发凉。这还是刚开始呢,等于是项目的前奏,百分之八的资金就出去了,也确实是有些危险的。
科研有点像是做生意,又比做生意难,两者都很在乎资金链,但生意做到一半,资金链紧张了,可以抵押,可以贷款。科研想弄点抵押品就难了,美国倒是有专门做生物公司的风险投资公司,但人家要的是股份,开价也高,不能说是趁火打劫,可就价钱来说,与趁火打劫也差不多了。另一方面,科研的时效性强,做生意的谈借款谈股份,谈一两个月的都属正常,做科研的延迟一两个月,却很难说结果了,因此而血本无归的都有可能。
如果能等等,杨锐还是想再等等的,这样能多积攒一个季度的分红,起码就要多小一百万美元,可惜时间不等人,杨锐只好指望最近一半年,辅酶q10的销售能给力点。
……
第578章 改进
用于生产寡聚核苷酸的dna合成仪几天内就从天津港送了过来。
杨锐也是确定了这些基础设备到货,才开始正式进行cr的项目。
与幸福的穆里斯不一样,杨锐第一不是白人,第二不是美国人,第三不属于发达国家的知名研究机构成员,第四没有欧美知名学院的教育背景,第五没有大公司或机构背景,第六年纪过轻。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锐要拿诺贝尔奖,首先就要有成果过硬。
cr的成果自然是非常强的,但对诺贝尔奖来说,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其次,杨锐还得小心翼翼,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