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小蔡又道:“同时,本官也要表扬高方平,总体上此番高唐起乱,他的指挥,是得当的。执行国法方面存在少许瑕疵,部分案子存在量刑过重的不当行为。但是瑕不掩瑜,大体上,他在我博州的把关、领导之下,圆满完成了保卫高唐的战役,与此同时,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子民跟着他镇守在第一线,你们功不可没,择日本州会上书朝廷,说明情况,为大家请功。”
高方平凑近高廉道:“你想不想把他打死?”
高廉低声道:“你是我弟弟。弹劾他当时不作为,拒不出兵的光荣重任,就交给你了。你放心,北京梁中书会帮你的,因为北京留守司要和博州衙门抢功劳,老梁就要帮你。如果此番总要弹劾一个大官,我当然希望是蔡攸这个傻子。”
高方平摇头低声道:“不能弹劾他,只能帮他报功。这样的人外放知州是天下的灾难。等报功后,我写信给张叔夜周旋,把他调入京城升官去做学士,奸臣就应该在京城待着,妈的满天下的乱窜很不好,成何体统。他不是和他弟弟、和他爹爹有仇吗,放去他京城和蔡京撕逼最好了。”
高廉眯起眼睛道:“你不怕他将来有点走到巅峰?”
“就他?”高方平冷笑道,“你放一百个心,他没这能力,有他老爹在一天,会把他捏的死死的,不会让他蹦跶起来。”
“你这么说,兄长我就放心啦。”高廉呵呵笑道。
于是,小蔡蛊惑了一番人心之后就散伙了,至此,高唐事件正式的画上了句号。
事情已经很明显,高方平吃进去的东西绝不吐出来了。鉴于小高不打算弹劾蔡攸当时拒不出兵,蔡攸也就不揪着“柴家家产不止九千贯”说事了。
否则惹毛了,小高去弹劾形势危急之下他蔡攸拒不出兵,那虽然蔡攸有官面理由,告不倒,但是也会很影响名声,总不是好事……
高方平的述职报告,乃是私下完成,做个简单的陈述后,把高方平的文书一签押,就成了。
尽管那份封面有“高唐代理知县高方平对博州之述职报告”的文书上,标题就被高方平写错了一个字,然而蔡攸照样批了。
完了之后,高方平假意的起身道:“时候不早,下官告退了。”
“高知军且慢。”蔡攸一摆手,吩咐人送来了茶,笑道:“坐下,本官有事和你聊聊。”
高方平就坐下来,喝了一口茶道:“知州大人太客气啦,但有吩咐,只管开口。”
蔡攸平时并不是个干脆的人,然而知道不能和这小子绕,否则他没晕,倒反容易把自己给绕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