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此刻的金舜英,一样察觉到气氛越来越尴尬。
和元宝京独处一室的时候,她总是有点别扭。比套间小十倍的马车,他们也一起挤过,可每当她用这话宽慰自己,结果只会更加不自在。
其实元宝京并不怎么理会她。不仅她,砚君、珍荣他一概不大理睬。只有墨君同他说话时,他有问必答。金舜英心里不禁发毛,想起那些太平岁月里的流言:当年她的的确确听她的官太太密友们,在私下里传说,唯春园里十全十美的庞山王,只喜欢男人。
因此她不大肯让墨君同元宝京混在一处,出入都喊墨君跟紧。元宝京敏锐的眼睛很快捕捉到她的别扭神色,皮笑肉不笑地问:“姐姐,你怕什么呢?”当时绵儿正在房里同墨君玩,元宝京很流利地披上他的伪装身份。
金舜英在嘴巴上不甘示弱,顶回去道:“我怕什么?自从摊上你,我还有什么不怕的吗?”她曾经怀抱着一星半点的侥幸,希望大新不像大成那般仇视复辟党。结果从七爷和县官严阵以待的眼神中,金舜英掐灭了侥幸心——
天王们能容忍和其他对手分划天下而治,毕竟大家都造了同一个皇朝的反。但那帮搞复辟的不一样,他们重重地打天王们耳光:四位逆贼大王全都名不正言不顺,只有元氏才是正宗正派的皇帝子孙。这轮不到金舜英来管,是元宝京该操心的事。
但她很怕儿子近墨者黑,脑子里埋一些发不了芽的种子,像她父亲和哥哥、像苏牧亭,浪费了整个人生。
墨君对元宝京的信赖从马车上一直持续至今,就算突然找上门的是苏牧亭,他也不会像看见元宝京这么高兴。这不怪墨君。苏牧亭和苏墨君是一对老父幼子,儿子还处于渴望父爱的时候,父亲已经为自己的复辟之梦奋不顾身了,无暇顾他。
更何况,苏牧亭是砚君的好父亲,可从来不算是墨君的好父亲。他心目中的儿子应该有与砚君不相上下的素养。他好像忘了姐弟俩相差十岁,无形中以要求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墨君。加之砚君的童年已经离苏牧亭很遥远,他迷迷糊糊地美化了女儿懂事的程度,觉得小儿子的蒙昧时期特别长,长到近乎蠢笨。
金舜英为此和苏牧亭吵过几架。他自认为把儿子当作成年人来看待,墨君会因此感觉自己很重要、有担当,早早成为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金舜英不明白老头子怎么这样蠢:让一个孩子承担太高的期待,并不会让墨君感到自己很重要,只会让他感到自己永远无法令父亲满意。
果然,墨君敬畏他的父亲,把苏牧亭的仇记在心里,对大成天王充满敌意。但元宝京让他欢喜。他从元宝京那里得到小孩子愿意听的典故,游戏,安全感。金舜英不禁怀疑,如果元宝京说他要走了,前脚刚踏出门,墨君后脚就会跟上,哪怕要他抛弃亲娘。
金舜英以母亲的直觉,认为自己可能管不住儿子,于是又拉上绵儿帮她盯梢。墨君得了这个年纪差不多的伴,确实不太缠着元宝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