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还要启程赶赴北疆,不便耽搁太久,张景澈也一样,他虽诈死脱身,却知道纸里包不住火,九重宫禁中的新帝迟早会回过味来,他只能有多远走多远,趁早斩断和京中的联系。
杨帆原以为自己看开了,但是当张景澈起身,往竹林深处行去时,他无端涌起巨大的恐慌,仿佛知道某个极要紧的东西正在一分一寸地脱离掌控。
杨帆紧跟着站起身,下意识追上两步:“……师兄!”
张景澈脚步一顿,诧异回顾,两人目光相对,定边侯卸了铁血从容,不舍与哀凉无所遁形。
张景澈心头微颤,许多原本不敢想、不愿想的疑惑与芥蒂,忽然烟消云散。
他含起一点温柔的笑意,快步折返回来,从袖中取出一把折扇,双手奉到杨帆面前。
这样的小心翼翼又珍之重之,仿佛那不仅是一把折扇,而是一段不为人知的情谊与夙缘。
无从安放又无以为报,只能妥当地搁在心头,夜深人静时才敢拿出品味一二。
杨帆明白他的意思,同样小心地接过扇子,张口似有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只有一句:“你……一路保重。”
张景澈俯身作揖,端正行礼,转身往竹林深处走去,萧萧白衣化入苍翠,又被长风卷得无影无踪。
至此,终得天高地迥、山长水阔。
上部完
第48章 高昌
兴隆元年年关,定边侯远赴北疆,西北五万大军尽归其麾下。三个月后,他派出使者,试探着与西域诸国暗通款曲,商议打开贸易通道。
这条在后世史书中被称为“古丝路”的商道,诞生得殊为不易,因为彼时,回纥已经与北勒订立盟约。想跟西域诸国互通有无,就绕不开回纥的势力范围。
定边侯本人是武将出身,对商贸往来并不了解,幸而他身边有个博采众长的卓九思,又是晓以利弊,又是送出重礼,终于叫回纥王松了口,同意缔结商路新约。
此举令大殷受益良多,却叫北勒十分不满。此时,北勒可汗已然病逝,接手北勒八部的正是当年与杨帆交过手的图门世子。年轻气盛的北勒可汗远比他老朽的父亲更为强硬,甫一上位就厉兵秣马,更向回纥递交国书,用词委婉的背后是挡不住的盛气凌人——赶紧把见鬼的中原人赶出去,否则后果自负。
新即位的北勒可汗来势汹汹,奈何回纥王是个成了精的老狐狸,一边对北勒虚以为蛇,一边和中原人眉来眼去,硬是在两尊庞然大物的角力之下,当了一株左右逢迎的墙头草。
这份四面讨好的本事,着实叫定边侯佩服不已。
商路盟约的签订仿佛在铜墙铁壁上开了一道口子,域外的真金白银流入中原,将黄尘遍染的河西走廊渲染得如珠似玉。与此同时,日渐空虚的国库逐渐丰盈,鼓起来的荷包总算堵住朝堂诸公的嘴。
这是一拍即合的买卖,从中得利的不止大殷,还有回纥——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运入河西之地,吸引了西域各国的商队。一匹看似寻常的绸缎,在京中世家眼里分文不值,运到河西商路,却能叫出不下百倍的价钱。越来越多的西域胡商涌入河西商道,用丰厚的腰包填补了中原财政的窟窿。
这份合则两利的繁华延续了四年,昔日风姿英发的少年军侯也被大漠风沙磨平了棱角,乍一看失了逼人的锋芒,仔细深究,却有某种更为厚重坚实的东西水落石出般显现。
此时正值三月,搁在江南,当是花红柳绿、如锦似绣,但是西域没有小桥流水和烟柳画桥,只有望不尽的黄沙戈壁。这一天,杨帆巡营归来,在进帐前脱了头盔,习惯性地掸了掸发髻,沙砾簌簌掉落,他随口问道:“九思去了多久?”
守在帅帐前的亲兵愣了下,这才反应过来定边侯是在对自己说话:“禀报大帅,已经有半个月了。”
杨帆皱了皱眉:“还是没有消息传回吗?”
亲兵回想片刻,摇了摇头:“没有……说来也怪,卓将军往常都是十日送一封信,怎么这次去了那么久也没消息?”
杨帆想了想:“点一支轻骑,本帅要往西边去一趟。”
亲兵吓了一跳:“现、现在吗?”
杨帆没有解释的意思,简明扼要道:“现在!”
定边侯虽跟回纥缔结盟约,却也没蠢到真的相信这位“盟友”。每年三四月间,赶在冰河解冻、雪水消融期间,杨帆都会派人假扮商队,以“通贸往来”的名义潜入回纥境内,探听西域诸国动向。这本是未雨绸缪的一着闲笔,却在这个特殊的节骨眼上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回纥境内的线人传回情报——老回纥王病重,底下的几位王子各显神通,将本就如履薄冰的局势搅得沸沸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