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月棠见反响不错, 索性在这道帷布前头置了张桌案, 专门放笔墨,若是谁人想要在其上书上两句、画上两笔,便也有现成的物件可用。
“我是这样想的三哥, ”寻月棠现在对于谢沣的深夜造访已经见怪不怪, “就先不要说到时候可用凭借自己的笔墨领取奶茶,你爱写呢, 我便给你笔墨, 若你不爱写, 那就刚好, 反正帷布就那么一块, 写满了我就翻面, 就没得机会写了。”
“当真不会赔钱吗?”
谢沣毕竟是古代人, 大约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后世的“噱头”与“网红经济”, 一心里就是怕寻月棠赔本哭鼻子,钱他是不缺, 就是担心寻月棠不会肯要他的而已。
“赔钱”寻月棠笑,三哥的顾虑与陈婶子和阿双几人如出一辙, “大概是会赔上那么一点的吧。”
谢沣皱眉, “然后呢?”
他是个书生, 往好里说是官员, 对于这些生意经营之事其实并不太懂, 虽名下也有田铺产业,但那都是在祖业与自己的身家之上做加减,总体来说是平稳发展,却无茁茂势头,只求个“稳”字耳。
但是月棠不一样,她的寻味小筑在短短时间内在壅城扎根立足、发展壮大,已经给了许多酒楼、食肆很大压力,望京楼便是第一个觉醒的,若不然,也不会冒着得罪自己的风险暗戳戳地使手段。
运气、时机是一回事,厨艺高超是一回事,可经商头脑才是她取胜的根本。
谢沣愿闻其详。
“嗯这该怎么说呢?”寻月棠抵着脑袋思索。
“三哥,你还记得你曾经给我讲过的登州剿匪吗?就是你未抵登州时做的那些事。”(1)
谢沣拧了拧她鼻头,“自然是记得。”
当时,他临危受命,从凉州去往登州上任州牧一职,车马众多,其上却多是空的箱笼,这一路排场过去,果不其然,方过鼋豺山便遭到了当地匪寇的伏击。
谢沣当时带的侍卫并不很多,却全是凉州大营里以一当十的精锐,早先便得了谢沣的指示,见匪寇来袭,并不护主而是分散开来去护了车马。
此举就更让匪寇坚信,车上是有好东西在的。
双方缠斗一处,谢沣的亲卫很快将流寇制服,见事不好,流寇们纷纷改口:大人,我等本是登州流民,因饥苦难捱才出此下策,请大人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