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开头从现实生活起,结尾以现实生活终,半世青春折返,归来仍是中年。
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是为了某个电影情节吧?如果让我回到当年那个时候重新做决定,那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维持原状。
华国前有《夏洛特烦恼》,票房破十亿,后有《你好李焕英》,直接飙到五十亿。
当然,我指的是商业化的类型片,艺术电影不在此列。”
我的理解是,电影之所以能让观众代入,必定是源于场景与人物的真实性,这是贯穿整部电影的情绪纽带。
只不过他们当时看的,早已不是电影中的人物,而是回忆中的自己。
思路整理到这里,陈一鸣再次弹开与祥瑞的视频通话。
而只要联系到回忆,就一定会牵扯出遗憾。
因为只有共同的回忆,才能引发情绪的共鸣,没有谁会对被剧透的内容感同身受。
这次接通得很快,祥瑞刚好在电脑前工作。
这个点子的内核,就是回忆中的遗憾。
只不过,电影讲述的,是上一代父母一辈的青春。
只因情未了,方有意难平。
“好我知道你的想法了,我这里忙着,先挂。”
编剧课的教授跟我们讲过一条商业电影的守则,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电影过程里可以放开来探讨各种可能性,但结局一定要回归现实主义。
小日子电影那种丧丧的味道华国演员整不出来,全片氛围也与华国学校格格不入,而影片的慢节奏只适合初代文艺青年的口味,当下的年轻人很难有那种耐性。
现阶段的华国影迷,还没被青春疼痛电影反复鞭打产生足够的抗性,直接上反潮流的清新风难免不合时宜,曲高和寡的结果几乎是必然的。
所以保险的改编思路只有一个,就是往欢喜冤家的闹剧方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