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1年,大唐派遣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领兵八万大军,攻打南诏国,史称天宝之战。

鲜于仲通一路横推,很快攻打到曲靖城下。

阁逻凤见形势对自己不利,派遣使者找到鲜于仲通,认罪求和。

鲜于仲通自然不会答应,继续进军,一路杀到南诏国都城——太和城。

在此关键时刻,阁逻凤只能向隔壁吐蕃求援,在吐蕃军队支援下,于西洱河畔大败鲜于仲通。

大唐军队伤亡惨重,八万大军超过六万战死沙场,仓皇撤离。

第二年(752年),吐蕃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意思是南诏国和吐蕃成为兄弟联盟,双方是兄弟国。

大唐让你跪下,吐蕃让你站起来,大家是地位平等的好兄弟。

公元754年,大唐再次出兵攻打南诏国。

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进军南诏。

这次剧情与上次相仿,同样是一路打到南诏国都城大和城,进行最终决战。

最终,李宓不敌南诏、吐蕃联盟,全军覆没。

领军将领李宓,投洱海殉国,南诏国和大唐第二番天宝之战再次以南诏国胜利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