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南诏国获胜,但阁逻凤在2次战争中,醒悟过来。

如果没有吐蕃的帮助,南诏国难以承受大唐的进攻。

于是,阁逻凤在太和城中立【南诏德化碑】,表示背叛大唐是不得已,如果以后被大唐攻破都城,带领大唐将领前往南诏德化碑,证明南诏国心向大唐。

可惜,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无法挽回。

大唐统治者,无法接受南诏国跟吐蕃穿一条裤子。

公元779年,唐德宗派遣大将李晟、曲环率北方兵数千,联合滇省军队,大破吐蕃、南诏联军。

大唐军队一路追击,双方在大渡河展开数番激战,最终南诏、吐蕃联军战败,损失超过十万人。

战败后,吐蕃担心大唐将矛头对准自己,立即从南诏撤离,抛弃曾经的“好兄弟”。

吐蕃改封南诏王阁逻凤为【日东王】,取消“兄弟联盟”这种说法,对外宣称双方属于君臣关系。

吐蕃这番骚操作,无疑将战败的南诏推向火坑,独自面对大唐怒火。

阁逻凤心灰意冷,将南诏王位传给孙子【异牟寻】,退出历史舞台。

退位后,阁逻凤来到父亲墓中,找到当初皮逻阁留下的记事金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