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偏师,当然是为了告诉公孙渊,自己还在前往襄平的路上,从而延续紧迫感,让公孙渊不敢放松,从而继续不眠不休地驰援襄平,以最大限度的消耗辽东军的体力。
与此同时,这支偏师在必要的时候,还将担当阻击襄平城内辽东军出城的任务。
司马懿可不想自己的部队被辽东军团两面夹击。
安排好偏师之后,司马懿又向南面,也就是辽水的方向撒出大量的斥候。
目的只有一个:搞清楚辽东军北返的路线,从而出其不意地截断之。
而除了以上两支部队之外,其余的部队,司马懿则是下令遁入山林进行休整。
什么?
魏军驻营被辽东军给发现了怎么办?
且不说遁入山林之中的魏军并不好被发现,即便退一万步说,被发现了,又有什么关系?
一旦被发现,公孙渊无非也就两种选择,继续北上与魏军决战,或是就地扎营等待时机。
若是前者,实际与司马懿所想要的结果并无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辽东军的精神尚好,魏军无法以逸待劳罢了。
若是后者,那三千北上的魏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会让辽东军知道什么叫做“攻敌之必救”。
当然了,此刻一心想要回返襄平的公孙渊,也根本没有想要向沿途山林中派出斥候的想法。
甚至,就连向襄平城方向的斥候,都是下面的将领们自己放出去了。
仅仅凭这一点来看,公孙渊就不配赢。
事情也果然和司马懿所预料的那般别无二致。
辽东军在公孙渊的带领下几乎是一路疾驰而上。
为了追回时间,公孙渊甚至是带着兵马连夜赶路。
得知这个消息的司马懿也是喜出望外,当即便是带着兵马,浩浩荡荡地便是杀出了山林,并在公孙渊北上之路上摆开了阵型。
一夜的奔波之后,公孙渊所部也是人困马乏。
就在下方的将领们请示是否休息一个时辰之时,斥候却是忽然来报:前方正有大量魏军迎面杀来。
公孙渊和一众的辽东将领都蒙了。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就在昨夜,他们还收到了来自襄平城的求援信,言说魏军已经进抵襄平城下,恐怕天亮之后就要攻城。
这才有了公孙渊连夜赶路的命令。
可如今,斥候却告诉自己:大量的魏军正在自己的面前。
这让公孙渊如何能不迷茫?
好在,公孙渊到底也是不是傻子,他很清楚,斥候不可能谎报军情。
在短暂的失神之后,公孙渊也是立即做出决断,就地列阵迎敌。
应该说,公孙渊这次的决策倒是有几分果决。
只是,就地列阵迎敌的决断,更多的却只是无奈的选择。
没办法,才刚刚奔波过一夜的辽东军,跑是根本跑不动了,战的话,若是对手兵力不足,或许还有一线的生机。
是的,公孙渊还在幻想,在他面前的只是魏军阻击的队伍,而不是其主力。
可他也不想想,若只是阻击的偏师,怎么可能主动向他们杀来?
若是公孙渊足够的聪明,此刻唯一正确的决断,应该是分散突围。
只有分散突围,他的这五万大军才有可能能够稍作保存。毕竟,这里是辽东,魏军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是没法与他们一般进行分散追击的。
什么?军队散了就没了?
你要知道,辽东之地几乎与中原隔绝,四散而逃的辽东军除非被俘、被杀,其他人即便是跑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而且,即便是损失大半,也总比全军覆没强啊!
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