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饮鸩止渴延迁都

眼见着众将众志成城地想要认同迁都之事,以吴懿为首的东州和益州一系的将领们是真的有些急了。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迁都的事情,所有人也都知道,一旦大汉一统中原,是绝不可能将国都继续留在成都的。

只是,谁也没想到迁都之事会这么快地被提上议事日程。

毕竟,夷陵的一把大火,仿佛还在昨日,大军受阻于陇右、奔波于永安的日子,也都历历在目。

怎么转眼之间,大汉就已经并凉州、下关中、吞荆州,发展成了如今这般的庞然大物。

吴懿等人在感到急迫与惊骇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大汉的确在丞相的带领下,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与此同时,吴懿等人也是猛然意识到,在如此局面之下,丞相的意志可顺不可逆。

逆丞相之意,就是自绝于汉室,自绝于全体的汉臣和百姓。

而丞相之意是怎样的?

那还用问吗?

马谡是什么人?

那是丞相的得意弟子,更是默认的接班人。

马谡说出的话,那不就是丞相的意志吗!

再加上众将群情汹汹的模样,当即,互相对视了一眼的吴懿与吴班两兄弟,便是双双明白:迁都之事,已经不是他们所能阻止的了。

不过,这倒并不意味着吴懿等人就放弃了。

虽然不能阻止,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推迟,而哪怕只是推迟一年两年,对于自己一系的人员而言,也是极其有利的。

可是,怎么推迟呢!

吴懿的脑子也是急速地运转了起来。

你别说,吴懿能成为东州派和益州派的话事人,除了自家身份之外,到底还是有点东西在身上的。

就在丞相要宣布同意马谡所请之前,还真就被吴懿给想到破局的办法。

赶紧上前半步,抢在丞相开口之前,吴懿也是朗声而道:“丞相,末将有一事欲禀告之。”

巨大的声音很快盖过了众将的讨论声,随即众将的目光也是瞬间聚集在了吴懿的身上。

见状,丞相倒也并不意外。

毕竟,迁都之事,关系重大,甚至可以说是触及到了吴懿一系的根本利益,吴懿等人不竭力反对,那才真是怪了。

不过,丞相的心中却早已有了主意:此时的大汉的确已经到了该迁都的时候了!

马谡在此时提出这个建议,不仅能够避免大军继续战斗,更为之后一统天下奠定着基础。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因此,丞相对马谡的这个提议,可以说是极其赞成的。

自然,虽然丞相对吴懿等人的反对早有所料,但丞相也更清楚: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可以说,丞相的心中早已算定,不管益州派系如何折腾,他都会坚定不移的站在马谡这边,将迁都之事尽快推进。

而要推进迁都之事,相较于益州派系明着阻拦,丞相其实更担心其人在暗处使绊子,拖延迁都的进度。

要知道,迁都可是一件大工程,一旦开始,整个大汉将没有余力再顾及外部战事。因此一旦此时拖延,则势必成灾,甚至将大好的局面葬送了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眼见着吴懿终于站了出来,丞相悬着的心却是略略放了下来。

当即,丞相也是微微点头,道:“既是讨论,自是无不可言之。”

“是,多谢丞相。”吴懿当即接过了话头,道:“末将以为,吴军新败,无力参与战事,魏军疲惫,退守樊城而不敢轻出,而我军先有江陵之胜,后有襄阳之得,可谓士气正盛也。何妨继续进军,破樊城、略宛城,会函谷而复东都。长安城破,早已不堪皇城之用,何妨攻略东都,再行迁都之举哉!”

是的,吴懿想到的拖延办法,正是以东都洛阳取代长安。

简单来说,就是要大军继续进攻,拿下洛阳后,再行迁都之举。

这几乎是“饮鸩止渴”的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