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破局只需四个字

随着汉军主力终于全员开入了襄阳城内,一场决定着三国接下来命运的军议,随即也是在襄阳城内召开了起来。

当然,不管是主持会议的丞相,还是一众与会的汉军将领们,谁也不知道,大战之后的一次常规军议,会在历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事实上,此次军议,丞相和众将想要解决的问题很简单,只有三个:

其一,是继续发起进攻,还是就此休战?

其二,如果继续进攻的话,大军又该攻向何方,是继续北伐向北,还是向东南发展;

其三,向北发展的话终究以何处为限,向东进攻的话,又该打到什么地方结束。

而围绕着这个话题,众将的心中显然也激动不已地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

可越是激动不已,丞相就越是沉得住气。

于是,在所有人的期盼中,丞相却是让马谡介绍起了襄阳城内包括其麾下大军的情况。

而等马谡对襄阳城城防情况、以及城内的部队情况,向众将做出简单的汇报之后,军议也是逐渐进入了正题之中。

紧接着,丞相将此次军议的目的说明,而随着“各抒己见”的命令下达,众将随即也是默契地开启了讨论模式。

站在丞相下手的魏延率先表态,道:“末将以为,我军如今兵精粮足,而敌方,无论魏、吴之军,皆是疲惫不已。此时,断断没有撤兵回营的道理。

宜奖帅三军,或向东沿长剑一路扫荡而下,彻底控制长江中上游;

或是继续北伐,控制樊城,从而彻底在挺进中原的路上,建立起来一个坚固的挺进基地。”

很显然,魏延就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激进分子。

当然,魏延的激进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首先是马谡麾下还剩余了两万大军,加上丞相所带来的七万大军,总计十万大军。

有这九万大军在手,汉军就无惧任何的挑战。

其次,因为马谡拿下襄阳和江陵城,几乎都是轻而易举,且并没有发生多少的恶战,因此,不仅是城内的防御设施没有遭到大规模的破坏,更重要的是,马谡还收获了大量的粮食。

足够的粮食、充足而精力充沛的士卒,才是魏延敢于继续发动战争的底气所在。

而随着魏延话音落下,丞相轻摇着羽扇,却对魏延的话语不置可否。

丞相当然不会就就此进行评价,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身为大军主将的丞相,自然不能随意地表态。

而听着魏延之语的其他诸将,随即也是纷纷给出了各自的反应。

“禀丞相,末将以为,魏延将军所言,确有道理。”

“我军如今兵锋正盛,不管北上还是南下,势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当是时也,自当继续战斗!”

元从一系和荆州派的将领们几乎在第一时间,便是奉上了他们的支持。

而随着元从派和荆州派的入局,以吴懿、吴班为首的东州派和益州派也是坐不住了。

当即,吴懿也是接着说道:“丞相容禀,我军虽远道而来,但主力大军几乎未曾投入战斗,反倒是吴军与魏军,接连战斗早已疲惫不堪。换言之,我军之战力远高于吴、魏之军,此战胜之机,万不可轻言撤军。”

“然也。”吴班也是在一旁帮腔道:“所谓天予不取,今若撤军谈和,来日魏、吴卷土重来,吾等皆悔之不及也。”

言罢,剩余的东州和益州派人士也是纷纷出言支持起吴懿和吴班来。

可以说,话至此时,不管是以魏延为首的元从派和荆州派,还是以吴氏兄弟为首的东州派、益州将领们,都是支持继续战斗的。

甚至话赶话之间,己方人马已经在针对到底是向东还是向北的问题,进行着讨论了。

当然,场内也不是所有的将领们都支持继续战斗。

在一片高昂的声音中,也有着几朵不一样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