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汉军出再战关中

这次,终于换到了东吴鼠辈们尝到被背刺的感觉。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往夷道和秭归的这一刀,真是又准又狠,恰到好处地锁住了朱桓所部七万多大军的咽喉。

而司马懿往江陵的另一刀,虽然没能直接插入荆州的心脏,却也让朱然所部投鼠忌器,一时间根本不敢轻易援救永安城外的朱桓部。

至于曹休这边,虽然在原本的计划中要一路疾驰直达建康城外。可陆逊的出现却是让曹休的突袭变成了奢望。

是的,明明只有区区五千卒,陆逊却并没有在建康死守,而是带着其中的三千卒主动迎上了南下的魏军铁蹄。

凭借着南方复杂的水网,陆逊硬是凭借着仅有的三千卒,拖延住了曹休南下的脚步,为建康的征兵动员和完善防御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可惜,曹休也不是傻子,在被陆逊区区几千人调动了数次之后,曹休也很快识破了其拖延之间的最终目的。

甚至,也不能说曹休完全是被陆逊给调动的,毕竟,曹军长途奔袭而来,最怕的不是吴军的坚城难攻,而是粮道的安全。

而通过几次的交手,看似曹休被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却也让曹休终于确定,挡在他面前的只是寥寥数千人而已。

数千吴军,根本动摇不了他的粮道。

得到了这个结论之后,曹休也是立即无视了陆逊的挑衅,修正道路便直奔建康而去。

眼见着曹休的大军不再搭理自己,陆逊根本是毫无办法,正如曹休所预见的那般,区区两千多兵力(战斗中损失了数百),陆逊连袭击粮道的资格都没有。

无奈何,陆逊也只能带着麾下的部队抄近道回转建康。

好消息是,经过陆逊的迟滞,建康城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光是兵力一项,便已经达到了恐怖的近万人。

加上跟随陆逊回来的两千多人,陆逊的手中已经有了至少一万两千人的部队。虽然相对于魏军的十万大军依旧杯水车薪,却也不是不能守了。

之所以孙权能在短时间内号集力量,倒不是官府如何如何给力,百姓如何如何景从,当然也跟孙权的个人魅力也没有太多关系。

甚至,孙权在看到了这突然冒出来的这么多兵马之时,神色也是有些慌张的。

无他,这数千大军之中,几乎绝大部分都来自吴郡的各大世家大族们。

换言之,是吴郡的世家们用他们自己的亲兵们帮吴王孙权构筑成了这次防守建康的主力大军。

好消息是,因为是私兵,其战力甚至一点不逊色于吴军的正规军,甚至隐隐还有超越的趋势;

坏消息是,孙权虽然知道世家们手底下有活,却没想到,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这些世家就藏着如此的手段。

换言之,一直以来,孙权几乎就是在吴郡世家的包围中过日子。

这也就意味着:要是哪天惹得吴郡的世家们不开心了,他们想要换个主公,几乎是易如反掌。

这你受得了?!

换了谁,谁也受不了啊!

而这也是孙权要打压吴郡世家的根本原因,只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吴军世家的力量不仅没有减弱,甚至还隐隐有逐渐壮大的势头。

事实上,以陆逊为首的江东或者说吴郡世家,在历史中,的确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的情况。

甚至逼得孙权想要以迁都武昌来避开吴郡世家的锋芒,却是不得不在吴郡世家的逼迫下,灰溜溜地还都建康。以至于孙权暮年的“二宫相争”,也都少不了吴郡世家的影子。

当然,吴郡世家的做大,还真怪不得孙权。

事实上,从一开始,孙权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

孙策被袭,这里面就少不了吴郡世家的影子。

为了尽可能摆脱吴郡世家的影响,孙策几乎是挺着最后一口气将吴郡世家所支持的继承人孙翊拿下,而将几乎没有什么助力的孙权推上了主位。

可以说,孙权几乎是临危受命,为孙家扛起了江东的牌子。

当然,淮泗流寓系也是孙权得以制衡吴郡世家的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