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密信,老狐狸被曝光了!

“并州本就荒凉,土地贫瘠,前些日子又遭匈奴劫掠,破坏,本就微薄的收成就更加少的可怜。”

“司隶往年的收成倒是不俗,但今年连日旱灾……,收成恐怕只有往年的七成左右。”

并州和司隶,一个被劫掠、破坏,一个受困于天灾只有往年的七成。

这哪里是不算好,这是坏到了极点。

而秋收关乎着国之根本,收成不好就意味着民间的百姓不能果腹,税收便无法保证。

没有税收,西凉军如同无根之木,无水之萍,无论势力再怎么庞大也可能在瞬间崩塌。

而若是强行征取,黄巾军就是近在眼前的例子。

与其被活活饿死,还不如直接造反。

李儒来此,本是想让董天免除些些许税收,没成想就连军队都缺粮了。

贾诩、李儒二人对视了一眼,均是微微摇头。

情况不容乐观啊!

董天眉头微皱,目光不由得地望向了刚刚得到的三大箱子种子。

玉米、土豆、红薯,这些东西可是出了名的产量高、热量足,而且对环境和土壤条件还不太挑剔。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东西可以直接改变一个时代。

可是……这些东西至少也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如何来弥补秋收的损失和军粮的缺口。

沉吟片刻,他看着李儒、贾诩道:“文优、文和,你们可有应对之策?”

李儒略微思忖了片刻,意有所指地道:“民间百姓没粮,可不代表别的人手里就没有。”

别的人?

“先生说的是世家?”

“这倒也是个办法,不过……”

贾诩很快反应了过来,缓缓道:“想从世家手里拿粮,恐怕还得费些功夫。”

董天神色平静。

贾诩所说的,他当然懂。

在这个时代,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而这些富者便大都是世家。

他们手下有着大量的田地。

天下便是再受灾祸、缺粮。

也绝对缺不到他们的头上来。

他们有粮,但正如董天所说,想把粮从他们嘴里面撬出来,难!

因为这个时代的世家实在是太庞大了。

别的不说,就只说这满朝公卿,文武百官,几乎清一色的全部都是世家子弟,就可见一斑。

一旦威胁到他们所有人的利益,他们便会紧紧地抱在一起,进行反抗。

刚刚稳定下来的局势也会因此而生变。

但,对于他董天来说那又如何?

如今西凉军势力如日中天,二十余万大军天下谁与争锋!

他根本无须去看他人的脸色去行事。

乖乖听话尚可相安无事。

不听话,有的是办法让这些世家听话!.

不听话,有的是办法让这些世家听话!

李儒、贾诩来此恐怕也不是无计可施,而是要看他一个态度吧。

董天看着李儒问道:“文优,我们府上还有多少粮?”

李儒思忖道:“大概还有一万担有余。”

一万担还有余……

董天一怔。

一万担,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一个普通的兵卒一个月的正常消耗仅仅只有两担.

一万担,这意味着足足够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吃上一个月。

若是节省一些的话,甚至还会更久。

而董天来到洛阳不过一年,从来没有刻意去收敛过什么。

那些大的世家们,绵延百年,甚至是前年。

他们手中的粮草,不可估量啊!

想要粮,果然还是得在世家的手里拿。

董天略微顿了顿,下了决定。

“就从世家入手!”

“我们府上,留下十日的口粮,其余的全部充军。”

“明日早朝之时提议群臣募捐。”

李儒道:“就怕这些大臣不会乖乖就范啊。”

在历朝历代,每逢秋收不好时,时常会有人提出募捐。

但是募捐的效果并不好。

理由也很简单。

既然是募捐,那数量是多还是少就全凭个人。

一个大世家捐一百担,听上去不少了。

足足够一家三口、或者四口人吃一年。

但这么点,显然是解不了他们眼前的难题的。

“那就要看用什么样的手段了。”

董天淡淡地道。

李儒、贾诩都是眼神一闪。

有了董天的这句话,那就够了。

“将军,我有一策或可让这些世家乖乖就范。”

贾诩直接拱手道。

“我亦有一策可解决如今之难题。”

李儒也道。

“哦?”

董天微微颔首,“二位先生细细说来。”

贾诩脸色温和,一如往日般老实木讷的形象,淡淡地道:“说来也简单,直接以势压人即可。”

“如今我西凉军在朝中一手遮天,我们决定要做的事,何须去看他人脸色。”

“不听话,杀了便是,我到要看看这满朝公卿到底有几个胆子。”

旁边的李儒忍不住挑了挑眉,瞬间对这个向来以老实人自居的贾诩有了新的看法。

这……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董天拿起案牍旁的茶杯,喝了一口,对贾诩能提出这样的建议并不意外。

这可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毒士。

若是太心慈手软,那才是不正常呢。

他略微顿了顿,又看向了李儒,“文优,你的意思呢?”

李儒道:“将军,在下以为文和所言有理。”

“但在以势压人之前,若是能抓到这些世家的把柄,就更好了。”

董天沉吟道,“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底子怎么也不会有多干净,不过……这些老狐狸尾巴可不是那么好抓的。”

李儒淡淡地道:“就算没有,还不会捏造么?”

贾诩人畜无害:“朝堂之上都是大汉之臣,自然不会看着大汉子民忍饥挨饿。”

“如若不然,自是尸位素餐之辈,德不配位,冤枉也就冤枉了。”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说不出来的和谐、惬意。

“将军,无论是捏造把柄,或者是栽赃家伙,都还需要一些时日。”

“不如在明日早朝时,由我向陛下和太后先提出募捐之事。”

“一来可以先试探试探这些世家,杀鸡儆猴总是要有个人选的。”

“二来么,募捐了一万担粮草,总要让天下人知道,也好给将军和我们西凉军扬名。”

李儒又提出了一个建议。

“好。”

董天点了点头,“此事便依你们去做吧。”

“喏。”

李儒、贾诩领命。

商定完这件事,董天又走到装着种子的三个大箱子旁,指着装满了玉米和土豆的那两箱道:“你们带人将这一箱种子搬下去,请最好的农夫栽种,打理,万万不可出了差错。”

李儒、贾诩走了过去,首先看到的是装着一大箱子的玉米种子,疑惑道:“这是……种子?”

“为何之前我从未见过?”

玉米是到了十五世纪的时候才引进中国的。

你们两个见过就怪了。

“这是玉米种子,与粟、麦、稻、菽、黍、麻这些粮食作物差不多。”

董天简单地解释了一下。

“哦。”

李儒、贾诩点了点头。

见到这种新型的粮食作物,两个人也不禁来了兴趣。

毕竟这个时代可以吃的粮食实在是有些单调。

多一种新的粮食作物,也就意味着日后他们的餐桌上多出了一道菜。

事关生活质量,这很重要!

于是,一人拿起几粒玉米,仔细看了起来。

“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气味清新,香甜。”

李儒拿着一粒玉米闻了闻,然后小小地咬了一口,顿时连连点头,赞道:“好,虽未见过,但这味道可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说着,又在嘴里扔了一颗。

贾诩见状也在嘴里放了一颗,露出了有些愉悦的深情,显然是对着味道十分满意,问道:“这玉米亩产几何啊?”

“一千多斤吧。”

董天想了想,随便给出了一个映像中的答案。

???

什么?

一千多斤?!

李儒、贾诩都瞪大了眼睛,一脸卧槽,这怎么可能的表情。

亩产一千多斤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时代,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的粟麦的亩产最多也不过三百多斤。

这还必须保证是在极其肥沃的土地,给予极好的灌溉和阳光的条件下。

而这玉米直接亩产一千斤……

如果是别人说出这句话的,他们二人肯定是嗤之以鼻,根本不会相信。

但是说出这句话的人是董天。

他们才有些半信半疑。

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震撼了。

董天神色平静,对于向来波澜不惊,平静如水的李儒、贾诩变得如此不淡定并没有什么意外。

因为这件事情的本事已经足够令人不可思议的。

若非他是穿越者,应该也不会比贾诩、李儒强多少吧。

“亩产几何?”

李儒又问道,生怕是自己听错了。

直到再次听到董天说出同样的答案时,才落下了心里的石头。

他微微喘着粗气,心口砰砰砰地直跳。

因为他知道眼前的这些种子将会给他们,给这个天下带来怎样的变化!

在几年前那场全国大饥荒中,他亲眼看见了一幕又一幕残忍、凄凉的景象。

书皮、树根,地上的草……甚至是易子相食!

在生与死的面前,一切似乎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只有一件事,能填肚子就行。

但还是有太多的人被饿死了。

随处可见面黄肌瘦,瘦到皮包骨头的人和尸体……

当时若有玉米在,何至于此啊!

亩产千斤,这哪里是人间该有的东西。

这分明是仙种!是仙种啊!

贾诩的感慨一点也不比李儒少。

他本就是寒门出身,家庭并不富庶。

挨饿的滋味,他尝过。

甚至比李儒更知道易子相食绝不是典故。

他曾亲眼见过。

那是这辈子他无论如何再也不想见到的事。

而这些玉米种子,足以令他,甚至令全天下的百姓都摆脱挨饿的痛苦。

这种意义、功德会流芳百年、千年!

两个人沉静了许久才从自己内心的世界中醒了过来。

第一个瞬间,李儒整个人都仿佛定住了。

他瞪着眼睛,张着嘴,脸上带着悔恨之色,喃喃道:“仙种……仙种……”

“我刚刚吃了两颗仙种?”

“造孽啊!”

贾诩也瞬间怔住了。

一副悔不该当初的表情。

没错,他也吃了一颗。

“无妨。”

“种子还多。”

董天大方地宽慰道。

“这里有一百斤左右,你们找人种下去,一亩地大概种四斤左右。”

“找二十多亩地,待来年开春时,我们就会得到几万斤的种子,这时再分发到百姓的手里,秋收之事,将在无粮草之忧。”

“喏!”

李儒,贾诩拱手领命。

“将军,这玉米的种植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贾诩问道。

李儒也赶忙将视线看了过来。

这种事可得问清楚,不能白白糟蹋了仙种。

董天略微想了想,道:“正常种植即可,并无特殊要求,只要记住一定要少浇水就行了。”

这些他也不是特别懂,反正玉米这种作物生命力极强,还能养不活?

看过了玉米,李儒和贾诩很快便将目光看向了另外两个大箱子,眼神里隐隐带着些兴奋和期待。

“将军,这两箱也都是仙种?”

董天点了点头,淡淡地道:“是。”

“这个叫土豆,那个叫红薯。”

“土豆待会儿可以一起带走,如今正是播种的季节。”

李儒、贾诩微微颔首,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一只手拿着土豆,另一只手拿着红薯,上下打量。

眼睛之中是根本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激动。

不过,有了之前的教训,他们是怎么也不会想再去咬一口来尝尝咸淡了。

每一颗种子都足以改变整个时代。

他们哪能轻易下口。

那是在造孽啊!

“将军,这土豆亩产几何啊?”

李儒如获至宝一般将一颗光滑圆润的土豆捧在手心里,问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董天略微想了想,给出了一个略微保守些的数字。

“三千多斤吧。”

?????

三千多斤!

李儒、贾诩看着董天,露出了比之前听到玉米亩产时更加吃惊的表情。

本以为玉米亩产千斤已经是顶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