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个女人送他上青云

当梃击案、红丸案发生时,魏忠贤还是个微末角色,当时在舞台中心的,是沈一贯、叶向高、方从哲这样的当朝首辅。大人物多的是,排一百名下来,也轮不到他。

但是在移宫案爆发时,魏忠贤的名字(当时还叫李进忠),就开始出现在有关史籍上了,虽然仍是小角色,但一度在移宫案中的作用甚大。只是很不幸,他站错了队,他所跟从的李选侍,在争斗中落了下风,被迫移宫,丧失了控制皇权的资格。

据说,魏忠贤在移宫前几天,就已劝告李选侍还是走了为好。

在李选侍陷入困境之后,她身边的宦官都愤愤不平,却拿不出个主意来,唯有魏忠贤沉着如常。他一方面指责刘一、杨涟吃着皇家的俸禄,却辜负皇恩;另一方面,劝李选侍若迫不得已要移宫的话,也须将宫内宝物一同移走。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先帝喜爱之物,现在天经地义就应该归选侍所有。

魏忠贤还建议,为避外廷耳目,移宝必须秘密进行,且需要一段时间一点点来。对外可称移宫需要做准备,把时间拖得越长越好。

李选侍同意了这一建议,将此事委托给魏忠贤去办。同时命她的心腹刘朝、田诏、王永福、刘逊、卢国相、姚进忠等从旁协助。

魏忠贤这一招,并不完全是为李选侍打算。他是看准了移宫乃势所必然,死扛是毫无意义的。若能说动李选侍移走宫中珍宝,那么他自己便可从中大捞一笔。内廷的小人物,要想捞好处,总会鼓动皇亲做一点儿事,不做事他们也就没有捞财的机会。

李选侍志大才疏,左右又无真正的干才,魏忠贤一撤步,她就完全没有了抵抗能力。初五这天,在内外夹攻之下,这个倔强女人牙一咬,认输了,不等内侍帮忙,就赌气似的自己抱了女儿皇八妹,一面流泪,一面徒步走到哕(huì)鸾宫去了(宫妃的养老处)。

她一走,移宫案大幕就此落下,然而仍有余波未平。就在前几日,魏忠贤策划和指挥的深夜盗宝,因行事不密,被宫中警卫发觉,惹上了大麻烦。

据说在九月初四晚,魏忠贤弄熄了几个路口的宫灯,带人开搬,趁黑也给自己藏了几件。由于摸黑行动,又紧张,有些珍宝失落在地,被人察觉。第二天一早,司礼监就知道了,宫内外也立刻传开,朝议闹得沸沸扬扬。

还有一个说法更为流行,是说魏忠贤与李选侍的心腹内侍刘逊、刘朝、田诏等人,见李选侍仓促移宫,树倒猢狲散,就谁也顾不得主子了,把李选侍留下的首饰、衣服劫掠一空,又趁机盗窃内府财宝。有人因为太贪心了,衣服里装得太多,路过乾清门时,一个跟斗绊倒,被门卫发现。可巧,在这批盗宝的人里,另外有一个也叫“李进忠”的,与当时的魏忠贤同名。

这就是移宫案中的一个附案——诸阉盗宝案。

新即位的朱由校得报大怒,吩咐王安追究,最后是把这批人都抓起来,交到法司去了。唯独魏忠贤见势不好,一人脱逃,躲到了小兄弟魏朝那里。

抓起来的那一批人,在法司里使了钱,倒还没受太大的苦,他们异口同声说魏忠贤是主谋。据此,首辅方从哲等人上奏,要求将魏忠贤正法。

大祸临头了,如何走得脱!站错队的苦果真是难咽啊。

我们且看他是怎么脱罪的。

魏忠贤先是痛哭流涕,表示追悔莫及,恳求魏朝赶紧到王安那里去说情。

魏朝此时还识不破他这拜把哥哥的阴险嘴脸,立马出手救援。亏得魏朝在宫里资历长,脑筋还够灵活,顺嘴胡编了一套瞎话,说参与盗宝的,是李选侍名下的另一个“李进忠”,不是此李进忠。王安本就生性疏阔,视魏朝为心腹,这假话也就把他蒙过去了。加之前一段时间里,魏忠贤常给王安送人参,良好印象还没消失,王安也就高抬了一次手。

暂时喘口气后,魏忠贤又找到平时关系不错的工科给事中李春烨、御史贾继春、刑部尚书黄克缵(zuǎn)等人,啼哭不止,大呼冤枉,求他们帮忙上奏申明。其中李春烨为他用的劲儿最大。如此一番操作,魏忠贤终获解脱。刘朝等人系狱一段时间后,也都花钱打点,大多被赦免了。

因有此事,在魏忠贤崛起后,各正直大臣屡受打压之时,李春烨却能官运亨通,直至当上兵部尚书。

魏忠贤就这样躲过了一劫,但情况也还是很不妙。

他在移宫案中的死硬态度,给新皇帝朱由校和廷臣都留下了极恶劣的印象。因而,在盗宝案中负有的罪责,随时可能被重新提起。

九月初六,太子朱由校登上了皇位,改明年为天启元年(1621),是为熹宗,后世又称他为天启皇帝。

这位新皇帝在乾清宫坐了大位之后,宫禁肃然,内外宁谧,乱象一扫而空。

对魏忠贤来说,政局清明,可不是什么好事。而这位天启帝,也没忘了几天前蹦得很欢的魏忠贤,在上谕里起码有三次提到“李进忠”。这三件事分别是:为李选侍传话,说奏章要选侍看过才给嗣君看;先帝宾天日受李选侍之命“牵朕衣”;最要命的盗库首犯一事。

更何况,当时在朝中,还有一批日后被称为“东林党”的直臣,各个占据要职。

这么看来,魏忠贤的上进之路,等于完全被堵死了。移宫案,是魏忠贤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演出,不过,他登上的却是一条贼船,上去容易,下来难!

据说为了避祸,他于此时改名叫“魏进忠”,那个曾一度穷凶极恶的“李进忠”,就此在现实中消失了。所有的罪名,就让那个已经不存在的人去背吧。

魏忠贤这一年已经五十二岁,叫他“老魏”,一点儿也不夸张。一个人到了这岁数,如果尚无像样的功名,不要说古代,就是在现代,也已基本歇菜。况且他还得罪了新上任的皇上,有上谕点名痛责,要求以正国法。

但是魏忠贤并不沮丧。刘若愚说他为人素好嬉笑,又说他担当能断。朱长祚说他年轻时狂饮滥赌,“唯闻其叫啸狂跃之声,罕见其悲愁戚郁之态”。看来这个人什么毛病都有,就是没有抑郁症。

转眼来到第二年,是为天启元年。从这一年起,明朝开辟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延续了整整七年。连魏忠贤自己也绝不可能想到,这个阶段,在后世史家的笔下,竟然要以“魏忠贤时代”来命名了!

转机是怎么发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