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开始走上层路线了,用流行的术语来说,就是“跟人”。跟人,也要有术。魏忠贤准备瞄准的目标,须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在要害部门里掌有大权;二是此人要吃阿谀奉承这一套;三是此人要有点儿侠义心肠,肯出手帮忙。
魏忠贤跟定的第一个有权势的人,很巧,跟他一个姓,名叫魏朝。
这个魏朝,上面说的三大要素都具备,特别是第一条。他是王安名下的人,属于东宫系统,先后担任万历时期皇长子常洛和皇孙由校的近侍,后来升了乾清宫管事,兼掌兵杖局,也是个“大珰”。
前面说过,万历帝对皇长子常洛不大待见,而是喜欢郑贵妃的儿子常洵,所以迟迟不立常洛为太子。但是朝臣几十年都在不懈地推动这件事,到后来,凡是头脑清楚的人都能预见到,常洛立为太子只是早晚的事。
因此,王安的这个系统,潜力就非常之大。只要万历爷一驾崩,新皇帝就是常洛。现在常洛的内侍人马,将来就是皇帝的近侍,肯定要成为内廷里最有权势的一系。
魏忠贤选择跟了魏朝,明显就是预先投资,一点儿也不含糊。下了一番功夫之后,魏朝对他果然很满意,两人关系渐密,好到干脆认了同宗,结为兄弟。魏忠贤年纪稍长,为兄,魏朝则为弟,外人呼他俩为“大魏、小魏”。
魏朝果然很仗义,为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老兄不吝鼓吹,见人就夸。特别是在顶头上司王安面前,没少为魏忠贤美言。王安这人,《明史·王安传》的评价是“为人刚直而疏”。刚直是不错的,但这个“疏”却要了命。他颇知大局,但就是用人不察,耳朵根子软,对恶人下手不狠。
王安原先处理过魏忠贤违纪的事,对这个魏傻子没什么好印象。但是听亲信魏朝这么一说,便以为魏忠贤真是浪子回头了。
王安按照魏朝的评价观察了一下,果然发现了魏忠贤的一些“优点”:谨慎,机灵,能干。于是,也开始看重这个大器晚成的内库保管员了。
不久,皇孙由校的生母王才人那里,缺了个伙食管理员,魏朝就大力推荐他的“魏哥”去。魏忠贤在肃宁的时候,曾经学过上灶,算是专业对口。一番活动之后,便顺利调过去了。
王才人虽然是皇孙的亲妈,但是在太子常洛那里,地位并不是很高。常洛宠爱的是“西李”李选侍。李选侍的野心颇大,但可惜没生儿子,故而对王才人忌恨甚深,不许王才人与常洛见面,又派宫女监视其行动。王才人的处境,形同被软禁。
看起来,王才人这里是个“冷灶”了,但魏忠贤钻营到这里来,还是有重大意义的。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接触到皇帝的家人了。宫中权力体系的核心,无非就是皇帝和他的老婆、孩子,无论接近了他们中的哪一个,都等于接近了皇权的最关键部分。只要跟对了人,一旦时势变异,一个小小近侍很可能就会一夜间骤贵,大权在握。
魏忠贤有了这个机会,心中暗喜:为王才人办膳,一样有油水可捞。而且伺候了皇孙的妈妈,跟皇长子、皇孙也就有了认识的机会。这两个人,可都是大明未来几十年中最了不起的人物。魏忠贤隐隐感觉到,攀爬的前景是越来越开阔了,所谓进身之阶,已在脚下。
他可以长舒一口气了。进宫十多年来,无所作为,特别是头几年,穷得连老家的亲戚都接济不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侄女、外甥女,被卖给京城大户人家做奴婢,又能怎样?只能恨老天不开眼。
转到王才人这里后,他明白这位置来之不易,便格外勤勉。虽然王才人母子俩正被冷落着,魏忠贤却也不计较烧“冷灶”。他伺候王才人伙食的同时,自然也顺带照料皇孙由校的生活。这个历史的偶然细节,日后对晚明历史的走向居然会产生巨大影响——可当时谁能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