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皇宫绝非天堂

在这样压抑的环境里,前途如何?魏忠贤很茫然,为求得精神解脱,他有段时间常上宣武门外柳巷的文殊庵,去拜菩萨。一来二去,认识了庵里的秋月和尚与大谦和尚,经常听他们讲佛理。有时魏忠贤高兴了,也施舍一些钱给和尚。时日一久,便与秋月和尚等人结成至交。

日子这么干耗下去,一晃就是十年过去了。

魏忠贤越干心里越没底,在宫里打杂,还不如在肃宁县胡混来得痛快。自己才三十出头,这一辈子的命运,不是看到底了吗?

就在这时候,他瞄准了一个机会,想着如果抓住,也许能发一笔横财。那时当朝的万历帝,是明末最贪财的一个皇帝,向各地派出了大批太监,充任矿监和税监。这些太监,口含天宪,是皇帝的代表,地方官不仅不能干预,且只有乖乖配合的份儿。

太监们若是正正经经地开矿,合法地征税,倒也罢了。但是这帮爷,出了京城,就没人能管束了,几乎个个都胡来,敲诈勒索无所不为。

要是他们为朝廷征税办差到了这么疯狂的程度,也算是忠臣了。其实大不然,朝廷利益哪能激发出这么大的劲儿来。前面说过,万历年间的矿税收入,十之七八是入了这些太监们的腰包。万历帝可能也知道一些情况,但不会想到有这么严重,也不相信奴才敢把个人利益放在皇家的利益之上。有地方官员向他告状,他也不信。

有皇帝罩着,能公开勒索民财,魏忠贤看好的就是这个路子,机会真是千载难逢啊!

他当然没有资格去做矿税大员,但是,即便是在矿税太监手底下跑腿儿,也强过扫马圈吧!

此时,万历帝得知四川石寨,有早年封闭了的银矿,不由得大喜,派了太监邱乘云,去四川任矿税总监。这个邱乘云不是别人,正是孙暹大老爷原先的掌家。在明朝,司礼监太监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称为“各家私臣”。这些私臣,各有其衔,分掌其事。掌家,就是一家的主管,下辖管家(管事务及出纳)、上房(管箱柜钥匙)、司房(管文书收发)。这些私臣,可以是阉人,也可以是正常人。

这邱乘云,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是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去的四川,那时矿税太监外驻,朝廷是不给他们配班子的,因此就只能在京城招些无赖随行。其实这趟差,用无赖正合适,欺负老百姓用好人还真不行。去的石寨,是个少数民族地区,朝廷在当地派有宣抚使。邱乘云一到,就让县令贴告示,限令家住矿脉之上的老百姓,一个月内全部拆迁,官府不给任何补偿。

告示一出,一方百姓就坐不住了,这不是要破家吗?众人找到宣抚使马千乘,求他代为说情。那马千乘,是个爱民的好首领,自己拿了五千两银子送上,请求勿骚扰百姓。邱乘云见钱眼开,同意了,不过要求贿银再加一万两,皇帝那儿他自可说妥。

当地官民又凑了一万两银奉上。不料消息在当地有所走漏,邱乘云臭名扬于外。他不由得迁怒于马千乘,便将这一万五千两银派人送往了京城,面呈皇上,并附密奏一道,称:“石土司马千乘,向奴婢行贿白银一万五千两,阻挠开矿。现将此银献与皇上,听候处置。”万历见了奏报,又怒又喜,对众臣说:“上下内外,有哪一个似邱乘云这般忠心的?”于是下诏,将马千乘逮入云安大牢,听候查处。

马千乘的夫人是个女中豪杰,立刻四下里奔波营救。可是万历帝不理政是出了名的,人一关起来,不判也不放。夫人到京师去疏通,刑部里也是衙署空空,无人理政。马千乘在狱中关了三年多,竟然连罪名也无一个。他郁闷百结,难以释怀,最终病殁于云安狱中。

这下,石一带民情激愤,人人要反,都想要拿下邱乘云,为好官抵命。邱乘云手下那些开矿的爪牙,也被石军民打得抱头鼠窜。邱乘云便诬称石土兵已反,呼吁附近的总兵官前来镇压,但镇守将领们都知道内情,谁也不动,只说是矿源早已枯竭了,还是不要激变当地土著为好。

事情捅到万历那里,两种说法互相矛盾。万历帝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既然一万五千两银已经到手,含糊过去也就算了。邱乘云也知道了地头蛇不好惹,只得罢了手,另寻财路。

后来民间有一种说法,说是邱乘云在重庆府衙内,某夜不知被何人取走了他的脑袋,祭奠于马千乘的墓前。他生前所得的赃银六十余万两,也都作为矿税,归了皇家的内库。当然,这不过是个传说,体现了人们的一种情绪而已。

那个好官马千乘的夫人,后来成了明末大名鼎鼎的“剿贼”女英雄,她就是秦良玉。

当时给矿税太监当马仔,是个吃香的差事,好多人挤破头都要去,因为明朝的官僚体制实质就是一个庞大的分肥机制,在中下层要是占了好位置,也能狐假虎威捞一笔。魏忠贤于是向孙暹委婉地提出,要去四川给邱乘云效力。他想,好歹自己和邱乘云同属孙公公名下,况且邱乘云也是从御马监起家的,这也算多了一层渊源关系。去邱公公手下干活儿,他能不照顾一下吗?

孙暹觉得这魏忠贤不怕蜀道难,非要到第一线去,也是蛮有上进心的,就答应了。

魏忠贤大喜,想方设法筹了点儿盘缠就上了路。

四川重庆府离京城五千里不止,魏忠贤风餐露宿,走了两个月,总算走到了。一路上有美梦支撑着,倒也是不怕苦累。

哪知道,他这一去,惹怒了一个人。谁呢?邱乘云在京的掌家,名叫徐贵。这个人的资格比较老,魏忠贤的那点儿臭事他全知道。徐贵见魏忠贤此去,纯粹是准备放手大捞一通的,心里就有气,写信给主子邱乘云告了一状,把这个混蛋小火者的劣迹逐一细数,提醒主子说:这不是个能干事的人。

信是走的驿马快递,比魏忠贤先到达目的地。邱乘云虽然政治品质不好,在四川打击、排陷了许多正直官员,但却是个注重效率的人,不能容忍下级宦官吊儿郎当。于是当魏忠贤兴冲冲迈进邱乘云的监衙时,等着他的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邱乘云骂完了,还不解气,命人将魏忠贤关禁闭,其间还倒吊起来过,三天三夜不给饭吃,准备活活折磨死他。

可怜这位二十年后将令全明朝都震恐的魏二爷,此刻被倒挂了金钟,命悬一线!

然而,龙年出生的魏忠贤,好像注定了不可能就此收场。虽然五十岁前坎坷不止,甚至几乎丢命,但又屡有贵人相助。他本来这次是死定了,眨眼间却又绝处逢生。

原来是那宣武门外的秋月和尚,此时云游到了四川,正路过忠州。那邱乘云也是文殊庵的常客,与秋月和尚是多年老友。秋月走到此地,就特来拜访,正与邱乘云寒暄间,忽听到魏忠贤在禁闭室里杀猪似的喊救命,当下知道是魏忠贤遭了殃。秋月便起了恻隐之心,恳求邱乘云放这浑小子一马。

秋月德高望重,邱乘云只好买这个面子,放了魏忠贤,还给了十两银,让他速回宫去继续扫地。

魏忠贤大难不死,对秋月和尚连连叩首相谢。秋月索性善事做到底,给自己在宫中的老友、太监马谦,写了一封信,嘱咐马谦,务要关照一下这个倒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