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冥冥中的一条暗线,世间再无张居正——有那么重要吗?有。
自从张居正一死,大明就开始不顺,以前那种“宫府一体”、内外齐心的局面不见了。本来,万历皇帝亲了政,甩掉了往日束缚,也想好好干一番,以证明自己治国的本领不比张太师差。可是他跟朝中大臣的关系,因为自家的一件事,老是拧着劲儿,弄得他异常郁闷。
朝政与张居正柄政时期相比,从格局上降了好几个档次。君臣之间的矛盾,犹如小户人家的婆媳较量、姑嫂斗法。“万历新政”开辟的宏大气象,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从另一面,也可以理解:皇帝也是人,也有家庭,所以也有难心的事。
皇帝家住紫禁城,这家是个大家,财大气粗,房子也多,大到了平民百姓想象不出的地步。此外,老婆多、儿女多,也都是天下第一。但是大有大的难处,唯其大,麻烦也就多。万历后期比较大的麻烦,就是“皇帝的儿子当皇帝”的问题。
有不知内情的一定会问,那还有什么问题,皇帝的儿子当然当皇帝,就像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皇帝的儿子还真就当不上皇帝。能当上的,就一个。其他的,怎么办?
也很郁闷,因为白白生在了帝王家!
这个“皇帝的儿子当皇帝”的问题,正式的说法叫“立储”。在万历这一朝,这个事,能把人缠死。让哪个皇子当皇帝,这问题在皇权时代叫“国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意见要是不一致,那就要爆发“国本之争”。
万历末年爆发了一场议储风波,讨论来讨论去,反反复复,牵扯甚广,把皇帝、皇帝老妈、妃子、大臣、太监,甚至无名疯汉都牵扯进来,直至引发了明末著名的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怪事屡见,震动朝野。
这三大案,都发生在宫里。头两个事件,简直就是刑事案。后一个,太监和朝臣,两伙人也险些在宫中动手开打。
堂堂紫禁城,在没有了张居正之后,就乱象迭出,一个比一个惊心动魄,帝国怎么可能有好?
后世的人们,总是喜欢探讨大明是怎么亡的,总想找出个终极答案来。言人人殊,其说不一,我看这恐怕是徒劳。大明轰然倒塌的原因,你可以说是因为万历皇帝怠政,也可以说是与萨尔浒之败牵涉甚大,也可以说是崇祯不该裁撤驿卒,也可以说是不该加征“辽饷”“剿饷”,最后引起动乱……这些都说得不错,但没有哪一条,可称得上是终极答案。
压垮这头骆驼的,很难说是哪一根稻草。
如果硬要找答案,大明到底亡在了哪里,我看就一条:皇帝不称职。皇帝和大臣不能合作,始终拧着劲儿。两个皇帝瞎混,一个皇帝瞎闹,连续折腾了六十多年,岂能有不亡国的道理?
世间再无张居正,其后果,于此显现得一清二楚。
晚明君臣不和的这些乱象,是地地道道的末世妖孽之象。三大案结案之后,还不算完,明末党争之际,还有人拿它说事儿,以此来打击政敌。甚至到了明亡之后的南明小朝廷,余震还没完。
真是,读史览兴废,掩卷三叹息!
这惊心动魄的三大案,源自万历皇帝的“儿子问题”。而这儿子问题,根源还在“老婆问题”。世事皆庸常,连皇帝家也难逃家庭纠葛的陷阱。
且说万历的正宫娘娘——王皇后,名叫王喜姐,人还不错,素有慈孝之称。她身居中宫正位四十二年,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后、皇太后。
王皇后出身平民,祖籍浙江余姚,本人生于京师。她为人谨慎,伺候万历的母亲李太后非常尽心,甚得李太后赏识。她只生了一个女儿,即皇长女荣昌公主。后来有几次流产,导致不孕。
王皇后人很聪明,知书达理,万历有病调养时,她负责整理奏章。万历一提到什么事情,她马上就能找出对应的奏章来递上,没有一回出错的。
这么一个好皇后,却得不到万历的宠爱,原因不详,大概是嫌她没能生个儿子吧。
万历一开始无子,这可急坏了他的母亲李太后。万历九年,张居正看出了李太后的焦虑,就上奏说,皇上尚无储嗣,这是关乎宗庙社稷的大事,做臣子的我们也日夜悬念着呢。建议马上到民间去“选九嫔”——九个!这下子,得子的概率就能大得多吧。
嫔妃,是皇帝小妾的统称,其中有不同的品级。现在要选的九嫔,是正二品,仅次于一品的妃和贵妃。
选九嫔,李太后当然乐意。万历征得母亲同意,就下了选嫔妃的诏旨,命礼部官员会同巡城御史,主要在京城范围内找,顺带也在河南、山东、北直隶搜一搜。要求是,容貌端庄,有教养,家庭清白。年龄条件尤其苛刻,要在十四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古时候讲虚岁,那就是十三岁到十五岁的孩子,若以现代眼光来看,不可思议。
这件事情,是在万历十年三月最终办成的。偏巧就在这时候,万历得了第一位“龙子”。
这原本是件喜事,但这位龙子,却来得不够光明正大,是万历的一次偶尔偷情,种下的一个种儿。
这龙种的母亲,也叫王氏,是太后慈宁宫里的一个普通宫女。万历认识她也不止一年两年了,可是一直没怎么注意。这一天,万历去慈宁宫给太后请安,想要点儿水洗手。端着脸盆来伺候的,就是这位宫女王氏。估计是两人靠得太近了,气息拂面,香味冲鼻,万历爷有点儿把持不住,当场就勾搭上了。
按照大明祖制,皇上临幸,那都是有一定规程的。那么,这次临时性质的解决,是怎么办的,书上没讲。这叫作皇上“私幸”,事毕之后,万历一高兴,还赏了王宫女一副头面(首饰)。
这位王宫女,据说岁数已经不小,只这一次私幸,就怀了孕——天上掉下来一张大馅饼。
万历却没当回事儿,时间一久,就给忘了。左右太监哪里敢多嘴,于是这事就搁下了。
但是太后注意到了——宫女的肚子大了,不可能是别人干的事。她立即着手调查,查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高兴极了。
其实李太后也不是什么尊贵出身。嘉靖年间,她在万历他父亲的裕王府当宫女。也是裕王一时兴起,私幸了那么几回,让她怀上了万历,因此封了王妃。老皇帝嘉靖驾崩了以后,裕王继位,是为隆庆皇帝,王妃跟着也就升了贵妃。
此时,李太后见万历酷肖乃父,不声不响就把事办了,怎能不高兴?
一次饮宴,万历坐在李太后身旁,太后故意提起了这事儿:“我身边那个王宫女的肚子,可是一天天见大了,你打算如何?”
万历沉默不语——这事儿怎么让老太太知道了?他不想承认。
李太后有气:宫里能接近宫女的男人,都是去势的,能是他们吗?她也不多说,只命人去敬事房拿《内起居注》来。
按照大明祖制,凡是“皇帝御女”,无论何人,都要由随侍的敬事房太监逐一记录在册。时间、地点、赏赐若干,都写得明明白白。这个制度,在这种时候,它的高度合理性就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