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海明威,举枪自杀的大作家

我们在《永别了,武器》中将可以看到,海明威把这一时期的经历几乎真实地写进了里,只是中女人对男人的爱和现实中是相反的而已。这说明不过是作家满足现实生活中满足不了的欲望的工具而已。

当他踏上美国的土地时,被家乡人民当成了战争英雄。

回美国后不久,他就得知阿格纽丝已经爱上了一个英俊潇洒、出身高贵的意大利军官,把他甩了,阿格纽丝的变心令海明威伤心至极,也毁了他的自尊心,他大病一场,病好后成天借酒浇愁,随便与女孩鬼混,要不就去钓鱼打猎,反正绝不干正经事。

几个月后,当他心灵的创口终于慢慢结痂愈合时,他又收到了阿格纽丝的信,说那位意大利军官的家人嫌她出身低下,她的那段感情结束了,希望海明威会重新接纳她,但海明威断然拒绝。

这时候海明威已经20多岁了,但仍成天游手好闲,甚至夜不归宿,终于使母亲忍无可忍,几乎是将他赶出了家门,他只得自谋生路了。

他到了芝加哥,在《芝加哥论坛报》当了一名撰稿人,遇到了哈德莉。哈德莉上过大学,长相也不错,但比海明威大8岁之多,父母双亡,遗产每年就有3000美元进账,一般人上班还挣不了这么多,1921年9月,他们结婚了。

婚后不久,海明威认识了舍伍德·安德森这位已经成名的家,他告诉海明威,要在写作上更上层楼,他最好去巴黎,那里是作家的天堂。不久,《多伦多明星报》需要招聘一位驻巴黎记者,海明威赶忙去应聘,他的履历使他马到成功。

到了巴黎后,海明威很喜欢这里,他后来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年轻时有幸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无论你其余的有生之年到过哪里,巴黎都会伴随你,因为巴黎是流动的宴会。”

作为记者,他不但到了巴黎,还到过意大利、土耳其和瑞士等,在意大利米兰他还见到了当时尚未掌权的墨索里尼。在瑞士洛桑时,他让妻子也来,哈德莉不但来了,还随身携带了丈夫多年来的全部手稿,将它们装在一只手提皮箱里,里面包括了已近完成的一部长篇以及大量短篇、散文随笔等,结果手提箱被偷走了,后来虽然他凭记忆重写了一些,但绝大多数永远失去了,这对他的打击之重可想而知。

海明威没有气馁,他继续努力写作,192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三个短篇和十首诗》,没引起什么反响。

1925年他出版了第二本集子《在我们的时代》,只印了不到两百册,但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关注。

就在海明威准备在写作上大展宏图时,他的家庭出现了裂缝。有了孩子后,哈德莉将主要的关心目标转向孩子,海明威感到自己被疏忽了,还有,现在他的家庭生活相当困窘,住在狭小的房子里,胼手胝足,这样的生活对海明威自然毫无吸引力。不久他就出轨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1927年,他离婚了,不久他就和情人法伊芙结婚了。

前一年,他已经出版了《太阳照常升起》,它成了海明威第一部大获成功的。

他又立即着手第二部重要作品《永别了,武器》,并于1929年出版,它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甫一出版立即大受欢迎,一个月内就销售了近3万册,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排在美国畅销书之榜首,这对于一部并非通俗作品的书来说是极难得的。

1928年夏天,海明威携妻子去古巴旅游,从此爱上了这里。

作品的畅销给海明威带来了高额的版税收入,使他过上了富翁生活。不仅他自己能挣钱,法伊芙也出生于大富之家,1930年,她伯父为她在佛罗里达半岛风光旖旎的最南端买了一幢别墅,从此海明威一家就生活在这里,他还买了一艘游艇,经常驾着它在大海中驰骋,他的家里也整天高朋满座。

1933年,海明威去了遥远的非洲,他多年的梦想之地,在那里他冒着不小的风险,终于打倒了一头强壮而敏捷的巨豹。

离开非洲后,海明威脑子里还满是它的影子,他提笔写下了《非洲的青山》这部长篇和两个短篇,其中一篇是《乞力马扎罗的雪》,写得非常棒,我认为是整个西方文学史上的最佳短篇之一。

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共和政府岌岌可危,全世界许多正义之士都起来援助共和政府,海明威就是其中最热情的人之一,不但捐款,还亲赴西班牙,甚至多次亲赴前线,有一次遭到佛朗哥军队大炮的轰击,差点被打死,海明威幽了一默:“炮弹吗,就是这么回事。没打中你,你就没有东西可写;打中了你,你就写不成了。”

1940年,海明威写出了《丧钟为谁而鸣》,这是一部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长篇,也是海明威所有中最富有英雄气概或者说最有积极意义的一部,他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并且屡立战功、视死如归的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