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万家那边》出版后,立刻在文坛激起了巨大反响,特别是一些眼光独到的作家与批评家看到了它之中所蕴含的革命性力量。
1914年1月1日出版的《新法兰西评论》上发表了署名评论文章,正式代表《新法兰西评论》为先前拒绝出版普鲁斯特的作品表示歉意,并对之大加赞扬。《新法兰西评论》也在这年的6月和7月连载了《追忆似水年华》之《在少女们身旁》中的某些章节。
正当《追忆似水年华》紧锣密鼓地准备在法国文坛“兴风作浪”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人们一下子将全部注意力投入到战争之中去了,《追忆似水年华》自然也就被搁置下来。
普鲁斯特呢,以他那样的身体可以说自顾不暇,哪还能去理会战争呢!他在1914年的9月份就移居到了卡堡,在那里,他继续潜心写作,将《追忆似水年华》的各卷内容不断充实。对于他,战争几乎不存在,而战争中的法国也忘了他的存在。
1918年,战争结束了,几乎在战争结束的同时,《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由《新法兰西评论》出版了,立即在法国激起了热烈的反响,它对于久在沙场的法国人而言犹如极度干渴时喝到了一杯甘霖,令他们感到痛快淋漓。第二年,在普鲁斯特的朋友,也是著名作家阿尔丰斯·都德的儿子吕西安·都德的大力帮助下,《在少女们身旁》获得了在文坛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的龚古尔奖。
吕西安·都德像纪德一样,据说都曾经与普鲁斯特有过暧昧关系,普鲁斯特一生未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有特别的性取向,当然他不是像纪德那样赤裸裸的同性恋者,但至少也有这方面的苗头。他与许多有这种性取向的人成了十分亲密的朋友,而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同性恋特别是男同性恋的描写也是其最生动甚至震撼的情节之一。
《在少女们身旁》获得龚古尔奖之后,普鲁斯特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完成《追忆似水年华》余下的几卷,他不顾健康,更加玩命地写作。
1920年,《追忆似水年华》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的第一卷由《新法兰西评论》出版。
1921年,《盖尔芒特家那边》的第二卷以及第四部《索多姆和戈摩尔》的第一卷出版。
1922年,《索多姆和戈摩尔》第二卷出版。
这年10月的一天,普鲁斯特出门去看望一位伯爵朋友时支气管炎发作了,这对于被哮喘折磨了一辈子的他是致命一击,是压在他早就不堪重负的病弱不堪的身体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1922年11月18日,普鲁斯特与世长辞,终年51岁。
此时他已经完成《追忆似水年华》所有章节的写作,余下的校订工作也继续有人在完成,到1927年,《追忆似水年华》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由《新法兰西评论》出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