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劳伦斯的作品与人生后,我们会有一种鲜明的感觉,就是在他的人生与他的作品之间有一种奇异的联系、奇特的共鸣,这种联系与共鸣不但是灵魂的,而且是肉体的,甚至是令人心颤的。还有,看了劳伦斯,再对比一下前面的托尔斯泰,就更可以深深地体味到前者的伟大而后者的渺小了。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1885年9月12日生于英国的伊斯特伍德矿区。它是英格兰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煤矿城镇,到处是煤灰和烟尘,丑陋而肮脏。
劳伦斯生下来时体弱多病,4岁了还是个面色苍白的小娃娃,走路摇摇晃晃,成天像影子一样跟在母亲后头。
长大上学后,劳伦斯开始显示自己的个性,就是决不循规蹈矩。由于他身体不壮,在男孩堆里占不了便宜,就明智地跑到了女孩堆里,他也确讨她们的喜欢,甚至当起了女学生的头,带她们做游戏。
12岁时,劳伦斯获得了诺丁汉高中的奖学金,但在中学里成绩不佳,尤其作文成绩不好。
中学毕业后,通过哥哥的帮助,他在一家公司里找到了一份差使,主要是翻译从德国和法国来的订货信件。但几个月后这份工作就结束了,因为他的家庭遭到了一个莫大的变故:他的哥哥威廉得肺炎去世了!
此前,劳伦斯的母亲一直把威廉当作心肝宝贝,对其余孩子则冷淡得多。现在,威廉去世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痛,她慢慢把那种炽热的感情转移到了劳伦斯身上,这对劳伦斯一生及其创作将产生巨大影响。
母亲的第一个影响就是让劳伦斯离开了第一个恋人杰西,这时候母子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些不正常了,就像他后来一封信中所言:“我们彼此爱着,几乎像丈夫与妻子那样爱着。”
1905年劳伦斯被诺丁汉大学录取,由于交不起学费,便作为一名临时教员在伊斯特伍德的一所学校工作了一年,凑齐了学费。这时候他已经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三个重要的女人露易丝·巴鲁斯。1906年9月他们一同进入了诺丁汉大学,她丰满性感,是第一个让他得到肉体满足的女人。
在大学里,劳伦斯喜欢的课只有一门,就是年长他20岁的现代语言系主任威克利教授的课。
现在劳伦斯已经将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写作了,1907年秋,他在《诺丁汉卫报》的一次圣诞短篇故事竞赛中得到了奖金3英镑。
劳伦斯在诺丁汉大学就读的是两年制的教师资格证书课程,1908年毕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年10月他在伦敦南部的戴维森学校找到了工作,这是一所只收男生的学校,年薪95镑。
当老师时他又结识了不少女性,其中包括金发碧眼的爱丽丝·达克斯。达克斯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思想前卫。一天,劳伦斯在她家里写诗,苦思不能下笔,她便将他带到楼上,发生了性关系,事毕他立即下笔如有神了。
1909年夏天,《英语评论》发表了他的5首诗并刊登了他的照片,主编许弗还给劳伦斯去了信,表达了他的赞赏,这是劳伦斯在文坛初试啼声。
1910年,他的母亲得了癌症,匆匆而逝。对于劳伦斯等于是同时失去了母亲、妻子、情人和姐妹。
第二年初,劳伦斯出版了第一部《白孔雀》。从这第一部中他就显示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他最在意的不是情节而是人物的内心,而且,这个内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描写,而是直指人物的内心深处那个也许连他自己都不明白的、无意识的自我。更进一步地说,这个自我有类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本我”,是一个本能的、充满了里比多——性之张力——的自我。
英国文坛很快对这部有了反应,《文学协会》《伦敦学报》《星期六评论》等都发表了评论文章。其中最中肯的应当是率先认识劳伦斯的《英语评论》,它说:“在D.H.劳伦斯身上,我们发现了一位新作家,一位肯定会得到人们重视的作家。”劳伦斯因此书得到了50英镑稿费,相当于他大半年的工资。
这年11月,劳伦斯得了肺炎,好不容易挺过来后,医生告诉他他的体质已经不适合教师这样的职业了,于是他辞去教职,到伯恩茅斯疗养去了。
疗养过后,劳伦斯又对自己能否依靠写作谋生产生了疑虑,想找一个糊口的职业,于是他去拜访在诺丁汉大学时的老师威克利教授。这是1912年4月初的事。
这次拜访对劳伦斯的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他在这里遇到了弗丽达。
弗丽达是威克利的妻子,时年31岁,比威克利小15岁,出身德国普鲁士贵族家庭,父为男爵,亲戚中包括普鲁士外交大臣和国务大臣这样的高官。她本人身材高挑,金发碧眼,丰满健壮,热情洋溢,充满了生命力,她与劳伦斯一见钟情。
几次拜访密谋之后,劳伦斯就带着她私奔了。这时候弗丽达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将儿子留给了丈夫,将两个女儿送到了父母那里,自己则跟着劳伦斯远走高飞。她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不是我,是风》中如此描述这桩轰动一时的风流韵事:
他仿佛使我的身躯和灵魂摆脱了我过去的全部生活。这个26岁的年轻人掌握了我的全部命运,全部前途。而我们相识还不到六个星期。我无能为力,只得听任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