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夏洛蒂·勃朗特的一家,文学史上的神奇之家

我这里要写的其实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这就是《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一家,这是西方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神奇之家。

帕特里克·勃朗特是个牧师,1812年时遇到了布兰韦尔小姐,两人一见钟情,几个月后就闪婚了。四年后就生下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女儿夏洛蒂。在她前面还有两个,都是女孩。以后牧师又生了三孩子,这样牧师就有了整整6个孩子,只有第四个是儿子。

1820年,勃朗特牧师被任命为哈尔斯的教区长,那里是英格兰最荒凉的地区之一。

到这里后不久,勃朗特夫人便去世了,不过她的孩子们早就知道自己照顾自己了,彼此之间也处得很好,特别是禀赋极高的大姐玛丽亚,她成了孩子们的“第二个母亲”。每天他们就在自家客厅里玩耍,在这个严肃有余、欢笑不足的家庭里,玩耍就是读报。

大约1824年时,在一个叫“柯文桥”的地方有位威尔逊牧师办起了一所“牧师女儿学校”,专门接收贫穷的牧师女儿上学,勃朗特立即把他四个大的女儿送了过去。

那里是孩子们的地狱。

玛丽亚和她的大妹妹很快就在学校里死了,那悲惨的景象一直深深地刻在夏洛蒂·勃朗特心里,留下浓重的阴影。

自从两个姐姐死后,夏洛蒂·勃朗特便成了剩下的几个孩子的“新母亲”,这时她才十来岁,默默地肩负起了过于沉重的担子。

夏洛蒂的责任还不止于此,她们的父亲只是一个牧师,虽然现在还能养活孩子们,但几乎没有任何积蓄,一旦他有什么不幸,他的孩子们将一无所有。为了预备那可怕的可能性,夏洛蒂被送进了伍勒小姐的学校。

这所学校同地狱般的“牧师女儿学校”有天壤之别,是那时流行的私人小学校,教师只是一些稍微受过教育的女士,但也有一些是真正有才华的,只是由于时代对女性的不公才没有机会大展宏图。伍勒小姐也许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她是一个好老师,最了不起的本事是让学习成为乐趣,女孩子们住在一块,互相之间产生了真挚的友谊。

在这里待了一年半后她回到了家,此后就待在家里教导弟妹们,度过了平静的三年。

离开伍勒小姐的学校三年之后,1835年,夏洛蒂又回来了,这次是来当老师。同去的还有她妹妹爱米莉,她后来也成了与姐姐一样伟大的作家。

爱米莉是去当学生的,夏洛蒂刚好可以用她的薪金来付妹妹的学费。

但仅仅三个月之后爱米莉就因为思乡成疾回去了,从此她的一生,除了短短几个月外,都将在荒原上那所阴暗的屋子里度过。

夏洛蒂一直在伍勒小姐的学校里工作,接替爱米莉来学习的是安妮。她的工作繁重累人,薪水却十分微薄,更加严重的是她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而且日重一日。

一次,安妮得了病,夏洛蒂发现正是以前夺去两个姐姐的病,但她的雇主伍勒小姐却不这样认为,也没有尽心为安妮治疗。她愤怒了,不久便带安妮回了家。这时已经是1838年了。

这时夏洛蒂·勃朗特已经二十三了,早到了论婚嫁的年龄,她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纤弱,但一个才智非凡的女人自有其魅力,例如她的眼神异常深邃,有若大海,平时她看上去是贞静的,一旦说起话来却神采飞扬,显出她才智过人,简直令人倾倒。

被她倾倒的第一个对象是亨利牧师,她是夏洛蒂最好的朋友纳西的哥哥,一个仪表堂堂、正直明理的人。无论从外表还是地位来说夏洛蒂都应当感谢上帝送给她一个这样好的求婚者,但夏洛蒂令人不可思议地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她不爱他。

她对于婚姻的要求只有一个:她爱他。

她的第二个求婚者也是牧师,他同上面那个牧师的严肃不一样,是和蔼而诙谐的人。他只同夏洛蒂认识了一天就爱上了她,写了一封炽烈的情书来。她呢,只是笑笑而已。

她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从12岁起就打定主意不结婚了。”

不结婚怎么办呢?既然不能将来靠丈夫养活自己,家里又如此贫穷,她唯一的出路是去挣钱,对于夏洛蒂,她唯一可行的工作就是家庭教师了。在回家后的第二年,她又出门了,在一个有钱人家当上了教师。

但她的性格恰恰不适合这类工作,在几个家庭里干过,又都离开了。

后来,夏洛蒂想自己开一所伍勒小姐那样的学校,此时正好有她的一个好朋友玛丽在布鲁塞尔,便决定到那里去接受成为一个好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的训练,例如音乐、绘画、外语、德行,等等。

1842年2月,夏洛蒂同妹妹爱米莉来到了布鲁塞尔。

她在这里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她们有一个热情而诚恳的老师赫格先生,他是这所学校的所有者,赫格夫人也热情地帮助这两个异国的姑娘。在这里姐妹俩都很快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天赋,令赫格先生大为惊喜。他自己同样是博学而敏锐的人,发现妹妹的天赋甚至比姐姐更高,但姐姐却远比妹妹更易于被人接受。爱米莉在这里同她在家之外的任何地方一样永远是一个孤独的人。

但到这里不久便接到了姨妈去世的消息,对于她们这犹如失去母亲,姐妹俩立即回家奔丧。之后,由于赫格先生诚恳的邀请,夏洛蒂又回到了布鲁塞尔,这时她不但是学生同时也是教师了,负责教授学生们的英语,薪金是每年16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