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是法国人,活跃在17世纪,与英国的弥尔顿大约生活在同一时代,被称为17世纪两位最伟大的作家。
莫里哀生于1622年,他本姓波克兰,出身一点也不显赫。姓波克兰的人大都住在法国的博韦齐,莫里哀第一个可考证的祖先应当算是某个曾做过博韦齐行政长官的人,他有一个儿子,名叫让·波克兰,他从外省来到了巴黎,娶了一个皮货商人的女儿,还同岳父合伙做起了皮货生意。可惜的是四年后他的妻子就离开了他,紧接着两个女儿也跟着母亲走了。
这之后让又娶了一个妻子,她的地位比不上前任妻子,只是个替人洗衣服的姑娘,不过身体很棒,她一口气同丈夫生下了整整9个儿女。
这九个儿女中的老大后来成了地毯贩子,他是个有头脑的商人,挣了不少钱,后来还娶了个世代都是地毯商的妻子,不但替他带来了许多做生意的门路,还带来了一笔不小的嫁妆,让丈夫的财产整整翻了一番。
他们婚姻的第一个果子大约在1622年1月15日挂上了树梢,他们给他取名叫让,他的父亲与祖父也都是这个名字。
这个果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莫里哀。
这夫妻俩都是精明的商人,生意就像那芝麻开花节节高,后来他从弟弟手中买下了一个官,叫“王家室内装饰师”。负责替王宫搞室内装修,提供各种家具之类,可是笔大生意。
这样美好的日子在莫里哀十岁时发生了大变故,他的母亲去世了,年仅三十岁。
这时他的父亲已是个富翁了,后来又娶了一个妻子,她又替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嫁妆。
家境的殷实使莫里哀得以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进的是克莱蒙中学,一所久负盛名的好学校,曾培养出一大批法兰西精英之士,如大名鼎鼎的伏尔泰。
他父亲原来准备让大儿子上完学后就来接他“王室室内装饰师”的职位,现在大大失望了,儿子对桌椅地毯之类毫无兴趣,喜欢的是戏剧,他已经二十有一了,为什么会爱上演戏这一行呢?也许是命中注定的吧。
这时莫里哀认识了一个叫玛德莱娜·贝雅尔的女人,长得十分漂亮,曾经当过演员和作家,都是三流的,她主要挣钱的法子是当有钱人的情妇,听说她的情夫包括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弟弟。
认识莫里哀时她已经结束了情妇生涯,他们大概很快就住到了一块儿,并且不久就开始筹划建剧场的事了。
他们不是组建一个剧团,招几个人,付付工钱,而是要建整整一座新剧院!甚至还包括给剧院外的马路铺上石板,好让观众们的马车通过。
可以想想这得花多少钱!但莫里哀同玛德莱娜·贝雅尔好像满不在乎,以为观众会摩肩接踵而来,他们马上就可以赚大钱了。
事实上呢,听说从他们正式演剧的第二天起就只有演员们的亲戚同拿免费票的人来看了。这是1644年左右的事。
剧团赚不来钱,但他们为建剧院花费的大把金钱是要还的,把一切都投到了剧团中的莫里哀哪来的钱?因此在未来的一年里莫里哀两次被债主告上了法庭,两次被关进了牢房。
即便如此,莫里哀仍不肯放弃他热爱的戏剧生涯。他带着他的剧团,开始了漫长的流浪之旅,美其名曰“巡回演出”。
这段流浪生涯长达13年,在这漫漫岁月里,他们走遍了法兰西的角角落落,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演出了些什么剧目?遭遇了些什么样的挫折?间或也撞了些什么运气?这些现在我们基本上一无所知,只能从一些他们到过的地方的市政厅或者教堂的有关记载中知道一鳞半爪的消息。例如他们1648年到了东部南特,又在数年里几次出现在西边的里昂,等等。这些岁月想必不是那么顺畅的,更谈不上成功了,要是他们的演出很成功,也不会这样被人忽略了。
虽然度过了漫长而无名的岁月,这些岁月绝非浪费,至少可以说在这些年月里他们毕竟在演出,毕竟在创作,这对于他们日后成功的作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