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哈姆雷特

在莎士比亚所有的剧作之中,《哈姆雷特》不是最美的,然而无疑是最震撼人心的。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的父亲是前国王,丹麦现在的王则是他的叔父、他父亲的弟弟。他父亲在不久之前死去,据说是被毒蛇咬死的。此后弟弟便继承兄长的王位,并且更进一步继承了长兄的妻子。这一切几乎发生在同一时候,就如剧中所言:葬礼上剩下的残羹冷炙接着便用来做婚礼的佳肴了。

这就是《哈姆雷特》的背景。

在第一幕中,第一场开始的地点是王城的城头,两个军官相对而上,另外还有王子哈姆雷特的朋友霍拉旭,他们谈起了近两夜在此处发生的惊人一幕:一个鬼魂,披盔戴甲,形貌酷似前王,在这里游荡。这时鬼魂又来了,霍拉旭想同它说话,但它没有搭理,当鬼魂第二次出现,好像正要与霍拉旭说话时,鸡已晨啼,鬼魂消失了。

第二场移到了城堡之内,国王、王后、哈姆雷特及剧中其他重要人物大都在场。

此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国王,他的言语无懈可击,一开始就在三个方面表现出了他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一对前王,他的兄长表达了哀悼之情;二则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要派人去制止挪威王子的妄行;三则表达了对侄子哈姆雷特的深切关爱,他要哈姆雷特把自己当作父亲。

哈姆雷特这时并没有怀疑他,只是仍感到悲伤,主要是因为母亲。他哀叹她丈夫尸骨未寒就嫁给了小叔子。哈姆雷特叹道:

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霍拉旭同前面的两个军官来了,他们告诉哈姆雷特鬼魂的事,他顿时嗅到了阴谋的气味。

第三场发生在波洛涅斯家中,他是丹麦王的重臣,他儿子雷欧提斯正要到法国去,父子俩一齐叮嘱奥菲利娅,叫她不要理哈姆雷特,因为他的地位太高,他的爱也就靠不住。

奥菲利娅是极美丽、温柔、贤淑的女子,令人心仪,结局却令人心碎。

第四和第五场里,哈姆雷特见到了父亲的亡魂,父亲告诉了他死亡的真相:他的弟弟乘他睡着时,把一种毒汁灌进他的耳朵。

同样可怕的是,这样被谋杀令得他连临终的忏悔都没有做,因此要背负着全部的罪恶,为之在地狱忍受骇人听闻的酷刑折磨。

听到这些惊心动魄的言语,哈姆雷特之悲愤可以想象,他立誓替父复仇。然而他也知道那十分困难,因为他要面对的乃是强大的一国之君,他想出了一个计策。

什么计策呢?接下来第二幕中便明了了。

这幕的第一场中,在波洛涅斯家中,由奥菲利娅道出了哈姆雷特王子的新消息——他疯了。

波洛涅斯老人家自以为聪明,忙跑去找国王,说哈姆雷特是因为得不到他女儿的爱而发疯的。

第二场又回到了王城。来了两个丹麦王的臣子,也是哈姆雷特的旧同窗,他们的到来乃是国王的主意,他看到哈姆雷特闷闷不乐、神经兮兮,特意请他们回来宽慰他。

他们了解自己的使命,特地找来一个剧团,想用看戏来调节王子的心情。接下来便在他俩与哈姆雷特之间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疯了的哈姆雷特变成一个十足的哲学家,满口玄言奥语。

其实,他暗自高兴来了这群伶人,想出了一个计策来验证叔叔是不是杀人凶手。

这一幕的最后,哈姆雷特有一段有名的自白,表达了他这时矛盾而痛苦的心境。弗洛伊德对此曾有一番令人震惊的论述。

第三幕一开始,国王、王后同奥菲利娅等都来了,他们决定用奥菲利娅一试,看王子是不是为了红颜而疯。他们让奥菲利娅站在那儿读书,好像是偶尔遇上了王子。王子来后,道出了一段也许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台词: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劳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他又对奥菲利娅说了一大段疯话,结论是所有没结过婚的女人都应当“进尼姑庵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