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巧免红阳侯

赵飞燕在殿门外下了凤辇,在郑永、王盛、姜秋、姜霜等宦官和宫女们的簇拥下,步入殿内大厅。她昂首挺胸,迈动款款碎步,朝着御座方向走去。

站在大厅一角的红阳侯王立,不敢正视这位善用权术、深藏心计的皇后,但他乜斜着眼睛盯着她,心中暗暗骂道:“哼,坏娘儿们!”如果不是她在长信宫门外设立岗哨,自己焉能见不到王太后?唉!也怪自己当初没听夫人的话,若不然儿子也不会丧命啊!现在,成帝将皇后召进殿来,肯定是准备一起对付我。皇上再审问,我也不招供!

伫立在御座左前方的御史大夫孔光,面对殿内群卿。赵飞燕发现他手中拿着一份布帛奏书,猜出这是一份关于红阳侯受贿卤簿的案情报告,看样子他已是受命于皇上,向卿臣们刚刚宣布完毕,可能红阳侯不服,处于僵持阶段。

赵飞燕行至御座前,面对成帝微微倾身,施礼参见。成帝点了一下头,但龙颜极其严肃。当她走入御座,转过玉体时,只见殿内所有卿臣跪伏于毡罽,之后山呼皇后千岁。

位于御座右前方的高陵侯、丞相翟方进,见皇后入座后,向成帝打躬奏道:“启奏陛下,可否继续审理红阳侯之案?”

成帝挥手道:“继续进行。”

“臣遵陛下旨意!”翟方进应声后,转向御史大夫孔光道,“孔大人,请您说吧。”

“遵旨!”孔光躬身抱拳,而后转对王立质问道,“王大人,刚才我以御史府之名,宣布了红阳侯府受贿于淳于长卤簿之罪行,你矢口否认。那么请问,是什么人唆使王融做此等违规越制的事?”

“此乃王融个人所为。”王立采取了金蝉脱壳的方法,一推了之说,“老臣一直在府中,深居简出,怎知王融的行动呢?”

“王融突然死去,经御医化验遗体,判断其服毒身亡。请问王大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孔光又一次提问道。

“我已在御史府说过,王融纯属畏罪自杀。”

“王融并未收到御史府传他的命令,更没收到陛下召他的御旨,何以说他畏罪自杀?”孔光再一次提问道。

王立被逼问得哑口无言,但心里在打主意。

赵飞燕的一双眸子不时地看看面容难堪的王立,又看看正义在胸的孔光。心想,这位御史大夫分析问题很有见地,审问罪犯一针见血,确实很有才干。但是,如果王立死不承认逼迫王融自杀的话,那么也就难以判他死罪。

“红阳侯,你怎么不回话?”成帝已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躁,插话质问道。

“启奏陛下,”王立急忙屈身拱手道,“微臣只知道王融畏罪自杀,对于孔

大人所提出的问题实在无法回答。”

殿内又是一片沉寂。停了好大工夫,成帝将目光抛向赵飞燕,示意她拿出个办法,如何进行下一步?

赵飞燕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陛下,依妾身愚见,还是请孔大人直谏。”

成帝听赵飞燕这么一说,龙颜不悦,心想这位皇后从来都是明哲保身。但又一想,审理此案的确应该是御史大夫,于是转向孔光道:

“孔大人,你看应该怎样终结此案?”

“启奏陛下、皇后,”孔光心里早有准备,赵飞燕绝不会事先表这个态的,但自己又无权给红阳侯定罪,于是他向前打躬道,“御史府受理此案已经全部查清,原定陵侯犯行贿罪,现红阳侯犯受贿罪,王融服毒自杀尚不确凿,但可以肯定与此案有关。至于如何处置定陵侯和红阳侯,诚请陛下定夺!”

“飞燕皇后,朕还是要听听你的意见。”成帝仍然坚持让赵飞燕发言。

“多谢陛下器重!”赵飞燕欠身施拜道,“在此,本无妾身说话之地,但陛下抬举我,我焉能闭口不言?”

“请讲!”成帝催促道。

“红阳侯可免除死罪,因无证据,对其子之死暂不定论;但红阳侯受贿于原定陵侯之卤簿,亦可认定。究竟怎样处置红阳侯,尚需陛下明鉴。”赵飞燕将王立的罪过分析得头头是道,可就是不说怎样处理这位红阳侯。

王立听了赵飞燕一席话,觉得这位皇后还够意思,没有置他于死地,心里踏实了许多。但非常担心皇帝收回他的红阳侯桂冠,自己求情反而无力,如果此时有一位朝中重臣替他向成帝说句好话,也许可以让成帝大开洪恩。他一眼看见了站在身旁的新都侯、光禄大夫王莽,心想,王莽是家侄,又是陛下、太后所宠信的年轻大臣,在朝中举足轻重。他赶紧拽了拽王莽的袍袖。

王莽已知其意,但他装作无事,仍然目视御座方向,嘴唇死死地闭着,一言不发。

王立气得长出了一口气。

成帝没有急于作出对红阳侯的处理决定,而是考虑王融之死大有文章,不但与红阳侯有关,而且一定涉及淳于长。因而他又转向赵飞燕,问道:

“皇后,你看,王融之死,淳于长是否也有责任?”

“启奏陛下,毫无疑问,王融服毒毙命,淳于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赵飞燕直率地回答道。

“那么你说说看,对淳于长应如何处置?”成帝非要赵飞燕拿出个意见不可。

赵飞燕听后,觉得皇上又在给她出难题。皇上明明知道,淳于长是她的恩人,可让她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处置淳于长的意见,这不是故意难为人吗?她一转念,马上想出个好主意,道:

“据有司、御史府掌握,淳于长已犯有四条罪行:其一,不顾国法,谋划‘三公’,妄图篡夺大司马要权;其二,不顾礼教,生活糜乱,霸占已故龙雒思侯韩宝之夫人许孊;其三,行贿卤簿,敦促红阳侯上谏,以求留京,盼东山再起;其四,发现上谏驳回,闭关府门,拒不收回王融所送还之卤簿,旨在逼害红阳侯府。但是,据后宫嫔妃反映,淳于长在职期间,长期往来后宫,挥金如土,花钱似水,列支数额庞大,远远超过朝廷给予他的俸禄。在此,我建议陛下,立即派人查证,弄清钱财来源,方能对淳于长作最后的处置!臣妾之此谏,不知妥否?”

成帝听罢赵飞燕一番谏述,深深感到淳于长的问题严重,怎能因为免其卫尉和侯爵而就此罢休呢?他认真思考着……

御史大夫孔光、侍御史孙越更加感到这位皇后的心机之深不可探测,凌晨乘辇至东关,将淳于长放走是多么虚伪!宣明殿上,将淳于长的罪恶罗织成堆是多么阴狠!他俩目光相对,心照不宣。

丞相翟方进对赵飞燕皇后早有领教。心想,谁若是惹了她,谁就得彻底垮台!当年,淳于长如果不制造血染三姑堂事件,今天,赵飞燕就有可能千方百计地力保淳于长。

“孔大人,请你在三日内,将淳于长的问题查清楚。”成帝思考后,果断作出第一个决定,“待问题彻底查清后,再作处理!”

“微臣遵旨!”孔光躬身领命道。

成帝顿即眉峰锁起,龙颜严肃,先是看了看垂头侍立的王立,后又将目光转向高陵侯、丞相翟方进,催问道:

“翟大人,根据御史府对红阳侯罪过的调查,朕欲撤销王立之红阳侯职衔,不知妥否?”

“陛下英明,焉有不妥之理!”翟方进跨步上前,抱拳称颂道。

“皇后,你看呢?”成帝再次向赵飞燕提问道。

“陛下洪恩浩荡,王大人理应接受!”赵飞燕赞肯道。

“不,不能这样……”王立像丢了魂似的大声哭喊道。

众人一下子将目光又射向王立。

当成帝怒视王立的时候,王立已经跪伏于毡罽上,继续哭诉道:

“陛下万岁,您万万不要罢免我……”

成帝当然不会动心。他看了一眼赵飞燕,赵飞燕明白成帝的用意,她稍一琢磨,面向群卿说:“列位大人,谁有不同谏议,请当面陈述。”

众卿不语。大家心里很清楚,这是皇上的家事,谁肯惹这个麻烦呢?

突然,王立又是一阵哭叫哀号:“万岁爷,您就看在我是您舅舅的情分上,把我这顶……六梁冠……留下吧……”

成帝狠狠地瞪着他。殿内又趋于一片沉寂!

“陛下、皇后!”光禄大夫刘向跨步上前、双手施拜,请奏道。

“刘大人请讲。”赵飞燕允奏应道。

“谢陛下!”刘向深深一躬,而后转向王立道,“王大人,吾有拙见。李陵在《答苏武书》中写道:‘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虽说是对苏武之称赞,但对后人亦有教诲作用。王大人,人活一世应该有骨气、有气节,何必为此虚名侯爵怜惜不舍而又大放悲声呢?”

王立语塞,内心愧疚。人们心中暗暗为刘向叫好。

“刘大人所言极是。”赵飞燕对谏臣刘向赞恳道。

成帝一看,对王立之案的结论时机已到,转对丞相翟方进和御史大夫孔光道:“翟大人、孔大人,把今天朕之口谕,撰拟帛书,放入麒麟殿存档。”

“微臣遵旨!”翟方进、孔光齐声拱手道。

“王立!”成帝严肃地呼道。

“微臣在!”王立急忙伏尘应道。

“朕免去王立红阳侯之职,限十日内出京就国!”

成帝宣罢口谕,继而响起“咚!咚!咚!”散朝鼓声。

王立再次呼号道:“陛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