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槛折旌直臣

“启奏陛下,谏臣愈多,社稷愈振兴,况朱云已是先帝时期的著名谏臣,既然他主动临朝,就应该恩准召见,以不负贤臣一片忠心。”左将军辛庆忌伏尘启奏。

“陛下,你已经决定视察河南灾情,恐三五日不能还朝,依臣妾之见,还是应该见一下朱云,以防误了要事。”赵飞燕欠身离座,屈膝施拜道。

成帝“哼”了一声,答应道:“好吧,宣朱云上殿。”

“遵旨。”小宦官站起身来,屈体一躬,转身离去。

时近中午,阳光灼热。整个承明殿大厅被熏烤得滚烫滚烫,那一根根文杏明柱璀璨刺眼,放射着火一样的光芒。

大臣们的面颊红亮亮的,淌下了一串串的汗珠。

姜秋和姜霜各拿出一把漂亮的孔雀羽毛扇,欲给皇后扇风驱暑,只见赵飞燕摆手谢绝,她自己却从袖中抽出一条锦缎手帕,擦拭前额汗珠。

中常侍郑永和一位小宦官各执一把羽扇,不住地给成帝扇风取凉。

成帝坐等朱云进殿。

朱云曾任槐里县令,因乃陈咸党羽,而受牵连,被免职从役。

官至御史中丞的陈咸,为前御史大夫陈万年之子。陈万年好结交权贵,陈咸与其父不同,十八岁入补郎官,便是耿直敢言,没多久其父病死,陈咸刚直如前,先帝却重他才能,提拔重用至御史中丞。萧望之门生朱云,与陈咸气相投,结为好友,两人有次晤谈,斥责中书令石显专权误国。当时,石显的同党五鹿充宗集会讲经,依权仗势,无人敢抗,独朱云摄衣趋入,与充宗互相辩论,驳得充宗垂头丧气,怅然退去。京都人士有歌谣云:“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朱云大名遂盛,连汉元帝也有所闻,特别召见,拜为博士,旋出任杜陵令,辗转调充槐里令。

后来,朱云又上疏弹劾丞相韦玄成怯懦无能,依阿取容,不胜相位。区区县令,怎能扳得倒当朝宰相?丞相韦玄成找到朱云一个小小差错,告知御史中丞陈咸认真查办。陈咸因是朱云的好友,不忍心这么干,于是通告朱云,朱云马上逃入都门,与陈咸商议救急的政策。韦玄成差人探听消息,终于得知朱云在陈咸家中秘谈,当下弹劾陈咸泄露禁中言语,并且隐匿罪人。于是,陈咸与朱云被一并捕治,下狱论罪。多亏陈咸的好友京兆府督邮朱博,趁韦玄成患病之际,建议放宽陈咸、朱云一案,这样,咸、云二人才得免死,被罚到边陲从役。如今他俩役满还乡,依旧是患难之交。

朱云奉成帝口谕入殿,向成帝、皇后行过拜跪礼。而后,他起身站立,环顾厅内群臣,朗声说道:“满朝公卿,济济盈廷,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无所用心,而白拿皇家俸薪,有何等用场?”

各位公卿大臣听了朱云的讥讽,心中实感不快。尤其是平阿侯王谭、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定陵侯淳于长、御史大夫薛宣等人,顿即愠怒,拂袖侧目。唯新都侯王莽,同那几位王氏外戚侯爵的态度不同,而是泰然自若,毫不在意。至于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光禄大夫刘向、太中大夫谷永等人,似乎没受什么触动,反倒愿意听朱云的谏言,一双双期待的眼神饱含着赞同和理解。翟方进竟然点头以示支持。

王根实在忍受不住了,大声斥道:“朱云,你诬蔑朝廷公卿,胆大妄为!”他一见朱云上殿,怒气就涌了上来,不仅因为朱云恶语讽刺而生气,更令他气恼的是,舍人朴巨龙由相府归来转告,朱云肆无忌惮地侮辱他和张禹官官相贿,不知羞耻。

“王根,你不必嚣张!”朱云用手指着王根,批评道,“你身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依权仗势,恃戚骄横,朝中凡公道卿臣,无不愤慨,无不怒骂,你有何容颜指责他人?!”

“朱云,你……”王根欲上前撕扯朱云。

“王大人!”翟方进打了个制止的手势,劝解道,“王大人,请您暂且息怒,平心静气,听朱县令把话讲完。”

赵飞燕向翟方进递了个赞同的眼神。

成帝置身御座,默不吭声,右臂肘倚着御案,右手掌托着前额,双目微闭,思考着王根的为人。

“启奏陛下,草民还有要事请奏。”朱云面向陛下打躬作揖。

成帝没有理睬朱云,但他闭目细听奏言。

翟方进代君应允道:“朱县令,请你直言谏奏。”

“谢翟大人!”朱云转向翟方进施一礼,继而平身奏道,“启陛下,草民虽不才,但曾出任杜陵、槐里两地之县令,亦懂得圣人教诲。孔子所谓鄙夫不可舆事君,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臣愿乞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儆戒群臣!”

成帝听朱云语言莽撞,心中早已不悦,他放下手臂,抬头送目,当即喝声问道:“佞臣为谁?”

“安昌侯、丞相张禹!”朱云直言答道。

“朱云!”成帝大怒道,“小吏居下讪上,廷辱重臣,诽谤帝师,岂有此理!来人哪!”

未央宫卫士们手持剑、戟,匆匆走入。

成帝站起,手扶御案,复顾左右道:“此人罪死不赦,立即拿下!”

卫士们手握兵刃,跨步至朱云前。

“陛下!”

“陛下!!”

“陛下!!!”

辛庆忌、廉褒、师丹、刘向、谷永和王莽等公卿跪伏于毡罽上,连声谏保朱云。

“朕之决心已下,你们还愣着干什么?”成帝怒视卫士们喝道。

“陛下!”赵飞燕欠身离座,跪于毡罽上。

“陛下!”翟方进几乎是和赵飞燕同时跪于尘埃。

“君无戏言,言出必行,朕已下达口谕,任何人不得保奏。拉下去!”成帝再一次命令未央宫卫士们。

几个卫士已将朱云双臂扭于背上,但一双双眼睛盯着御史大夫翟方进。

翟方进万般无奈,向卫士们挥了挥手,以示令其遵旨。

卫士们挥舞着兵刃,厉声吼道:“走!”他们欲挟朱云出殿。

朱云死死攀抱住殿前的槛栏,不肯离去,大声喊道:

“陛下,陛下,草民还有话禀奏……”

“拉下去!”成帝厉声怒吼。

卫士们架起朱云,使劲往外拖。而朱云硬是不撒手,攀拽得槛栏有些弯曲,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忽然,“咔嚓”一声巨响,槛栏折断了。

满朝卿臣惊愕了。

成帝、皇后也被这槛折的巨响惊呆了。

朱云大声疾呼:“臣得从桀臣龙逢、纣臣比干,同游地下,也是甘心!但不知圣朝成为何朝?”

“拉下去!”成帝的脸色气得苍白,大吼一声后,转过身体,面朝屏风。

卫士们再次架起朱云,走出大殿。

朱云眼看就要被死神招走,一些正直的卿臣急得不知所措。

这时,只见左将军辛庆忌尚带一身侠气,急忙摘下魁冠,解下印绶,朝成帝的后背叩头启奏:“末将再次启奏吾皇陛下,小臣朱云,素来狂直,著名当世,其言合理,原不可诛;就其言非,也乞陛下大度包容,末将敢以拼死力争,保奏朱云!”

沉默。大殿内死一般的沉默。

辛庆忌一看成帝仍没有回头搭腔,便双手扶地,双膝跪走,只听“嗵!嗵!嗵!”的头触毡罽声,一连叩了十七八个头,一直跪叩到御案前,继而大声喊叫:“圣皇陛下——”

这凄厉的吼声在大厅内回荡。

成帝转身回头一看,啊!辛大人额头上流下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地滴落在御案前的毡罽上。如此忠义之士,天下难寻也!他深受触动,心觉不安,于是回心转意,重降谕旨道:“传朕口谕,赦免朱云!”

“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辛庆忌心情激动,一连叩了三个头。

翟方进点头欠身,面朝殿门口喊道:“陛下有旨,赦免朱云!”

“谢陛下!祝吾皇陛下万寿无疆!”大臣们向成帝施三拜九叩大礼。

“郑永!”翟方进命令未央宫中常侍道。

“在。”郑永躬身听命。

“立即通知有司,明日派人修复殿槛!”

“是!”

“慢!”成帝打了个制止手势,和缓地说,“殿槛之折有其因,何必重修再易新。留得断槛后人议,以旌忠良直谏臣!”

“圣皇英明!”公卿大臣们异口同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