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朝命运在高平陵改变

司马懿得知桓范出城后,认为:“桓范虽然善于出谋划策,曹爽却肯定不会采用桓范的计策。”旁边的太尉蒋济也认为:“桓范是很聪明,无奈驽马恋栈豆,曹爽不能用好桓范。”司马懿为了稳住曹爽,先派弟弟司马孚前往高平陵,以皇帝曹芳在外不可露宿为由,送帐幔、太官餐具等给曹芳使用,又接二连三地派曹爽平时的好友去做说客,告诉曹爽说自己只是为了夺权,并无意相害。高平陵那一边,司马懿的使者陆续到达。他们将司马懿的话原般告诉了曹爽,安抚他,还带来了太尉蒋济的书信。信中又重复了承诺,说司马懿只想夺取曹爽集团的权力,并不加害性命。劝说的人多了,曹爽逐渐相信了这些承诺。

这时候,桓范来到了高平陵。桓范看曹爽情绪动摇,建议说:“临难反扑是人之常情。大将军可以调动天下兵马,洛阳周边就有不少部队;高平陵距离许昌不过一天的路程,许昌的武库足可以支持大军的用度;我身为大司农,又带来了印绶,足可以筹集大军的粮草。大将军应马上拥戴皇上南下许昌,宣布讨伐叛逆司马懿!”

桓范“南下许昌,讨伐叛逆”的建议,汇聚了曹爽手中的所有优势:第一,曹爽还掌握着小皇帝曹芳。这就让曹爽占据了政治权威的最高点,也是司马懿不敢对高平陵发动进攻的主要原因。第二,曹爽等人印信都带在身边,权力依然在手,完全有调集军队和司马懿一战的能力。其中曹爽、曹羲兄弟两人有权调动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桓范作为大司农,可以合法调拨军事物资。第三,高平陵离重镇许昌不远。许昌从东汉末年曹操迎立汉献帝于此后,经过数十年的政治、经济耕耘,已经成为了中原的大据点,粮草充足、城池雄厚、地位崇高。曹爽占领许昌,进可以凭借许昌讨伐洛阳;退可以做长期割据与司马懿争雄的打算。南下许昌,就可以汇聚曹爽的所有优势,只此一招就能瞬间改变局势。

曹爽对桓范的建议犹豫不决。曹羲也沉默无言。桓范知道曹爽身边就曹羲还是明白人,便对曹羲说:“事情已经很明白了。您读书是为了什么,难道不就是为了在今天这样关系皇室安全的关键时刻下定决心吗?”曹爽兄弟还是沉默不言。桓范再对曹羲说:“您现在还能指挥洛阳城南的驻军,如果调拨他们护驾,快的话半天就能到达许昌。皇上驾临,许昌肯定要开门相迎。匹夫被逼急了,还知道劫持一个人质,有强烈的求生欲望;现在我们和天子相随,可以号令天下,谁敢不应?”曹爽和曹羲兄弟等人还是默然不从。最后,大将军曹爽好不容易才憋出一句话来:“诸位勿急,让我好好想想。”

当晚,曹爽在高平陵度过了一生中最漫长的一夜。曹爽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紧要艰险的政治选择。一边是司马懿的承诺,一边是冒险的政治搏斗,这一夜,曹爽始终无法合眼。

第二天五更天,初升的太阳照耀在高平陵上。周围的人早早就聚集在曹爽的营帐里面等待着大将军最后的决定。营帐里聚拢的人越来越多。曹爽看看大家,猛地将案上的佩剑掷在地上:“太傅之意,不过是争权。我交出权力,仍不失做富家翁。”桓范一下子哭了出来:“曹大将军生了你们这群猪!想不到我今日要受株连灭族了!”曹羲等人默然无声。桓范哭着离开了营帐,孤独地策马返城。

曹爽随即将司马懿弹劾自己的表章上奏了曹芳,主动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曹芳只是尚未成年的少年,并不理解其中的利益关系,就将曹爽解职。曹爽交出了大将军印绶,送给司马懿。送印使者即将出发的时候,主簿杨综拉住曹爽提醒说:“大将军您一交出此印,恐怕就性命难保了。”曹爽摇头说:“太傅不会失信于我的。”

郊祭高平陵一行就此草草收场。曹爽陪伴着曹芳,君臣默然返回洛阳。曹爽出城时,仪仗遮天,护卫如云,许多人将郊祭看作和曹氏兄弟拉关系的好机会,随从甚多。回城时凄风惨雨,那些附会富贵之徒随走随散,临近洛阳时只剩曹爽兄弟孤零零的几个人了。

经过洛水上浮桥的时候,曹爽原本还想和司马懿打个照面,可是司马懿看都不看他一眼。曹爽兄弟满怀惆怅地回家去了。桓范遇到司马懿,下车向司马懿叩头,说不出话来。司马懿问他:“桓大夫为什么要走到这一步呢?”桓范依然说不出一句话来,默默走开。

曹爽回到他的府第后立即被软禁。司马懿调拨了洛阳八百平民将大将军府团团围住,并在四角建高楼密切监视。曹爽被软禁后,计穷愁闷。但他非但没有反省思过,也没有谋划反扑,竟然到后园中玩弹弓。府外高楼上的平民见到曹爽就高喊:“前大将军向东南方向走了!”曹爽这才没了玩兴,和几个兄弟共议对策。大家思考的都只是对自己的处置问题。因为苦于不知道司马懿的真实意图,曹爽给司马懿写了一封信,说府上的存粮不多了,请求司马懿支援一些粮食。司马懿二话不说,马上送来大米一百斛和充足的肉脯、盐豉、大豆等。曹爽兄弟自以为得计,都很高兴,认定自己肯定是死不了了。

暗地里,司马懿早已任命了之前受曹爽集团迫害的卢毓来“追认”曹爽集团是如何大逆不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曹爽等人劣迹累累。司马懿、卢毓不分昼夜地严刑逼供,最后审出了一个“原大将军曹爽预谋本年三月兵变篡位”的大案子来。

这些幕后审讯都是背着曹爽集团进行的,只对一个人开放。他就是何晏。司马懿让何晏参与了对曹爽集团的审查工作。何晏还以为是司马懿重视自己,审讯起曹爽同党和自己先前的同伙来穷凶极恶,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审讯线索和证据,希望能给自己开脱。在结案时,司马懿说:“要族诛八家。”何晏将曹、丁、邓、李等人数了一遍,只有七家,就说只需要族诛七家就可以了。司马懿坚持说:“必须族诛八家。”何晏突然头皮一麻,怯生生地问:“难道也包括我何家?”

正月初十日,司马懿以谋反罪将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下狱。这一天距离桓范劝曹爽兄弟千万不要倾巢出发去高平陵只有五天时间。

政变过后的第二个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并给予司马懿奏事不名的待遇。司马懿独立掌握了曹魏的政权,为后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局面的出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高平陵政变其实是一场并没有多大悬念的政变。政变斗争的双方(司马懿和曹爽)能力高低一看即知。曹爽只是因为凭借较高的起点和突然袭击,取得了最初权力斗争的胜利。但他所代表的集团堕落无能,政治上极端幼稚,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抓住机会,一招毙命。当然曹爽集团内部也有能人(桓范),曹爽在政变中也有翻牌的机会,但他们的出身和性格注定了他们最后失败的命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