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朝命运在高平陵改变

曹爽比一般的纨绔子弟还是要强很多。他对司马懿并非没有防范。

荆州人李胜依附曹爽后才平步青云。一次,李胜由河南尹任上调任荆州刺史。虽然级别没变,但荆州地处对吴国斗争的最前线,军事政治地位重要,李胜也算是升了半级。曹爽对终日称病在家的司马懿不放心,就让李胜去探探司马懿的底细。司马懿曾经镇守荆州,李胜就以新官赴任、向前辈请教的名义去司马懿家辞行。

李胜没料到司马懿几年不见,憔悴异常,都离不开下人的搀扶了。李胜很谦虚地向司马懿陈述了自己功劳浅薄,横蒙特恩,回到本州担任主官,特地来向司马太傅拜辞,请太傅多多指教。司马懿根本就没回答,而是慢腾腾地让两个婢女侍候穿衣。他颤巍巍地拿起衣服,没拿住,衣服滑落;他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表示口渴要喝水。婢女进了一碗稀粥,司马懿持杯饮粥。结果像不会喝水吃饭的婴儿一样,司马懿把粥流得到处都是,沾满前胸。

李胜不禁神情黯然,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他对司马懿说:“今主上尚幼,天下还要仰仗太傅。大家都在传说太傅旧病复发,想不到您的身体差到了这样的程度!”司马懿好久才缓过劲来,气息相属,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我年老多疾,死在旦夕。使君这次去并州就职,并州和匈奴邻近,你要好自为之。今日与你相见,恐怕日后不复相见了,令人伤感啊!”李胜连忙说:“太傅,我这次是回本州任官,并非并州。”司马懿满脸茫然地问:“噢,原来你刚从并州回来啊,辛苦了!”李胜见司马懿胡言乱语,只好提高声音说:“我去荆州,非并州也。”他回头问在场的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太傅病得这样了啊?”司马师痛苦地点点头。

司马懿在司马师和下人的反复说明下,才恍然醒悟,对李胜说:“我老了,神情恍惚,不解君言。如今你荣归故乡担任刺史,多建立功勋。今日与君一别,我自顾气力转微,要与你永别了。”说着,司马懿怅然泪下,司马师忙上去帮父亲擦去眼泪。司马懿顿了顿,指指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对李胜说:“这是我的两个儿子,希望与君结为好友,希望你日后看在我的面子上多多照顾。”说完,司马懿又流涕哽咽。李胜也欷歔长叹,回答说:“我一定从命。”最后,李胜以参加追悼会的肃穆神态,与司马懿父子动情告别。

李胜辞出后马上跑到曹爽府上,报告说:“司马太傅语言错乱,口不离药,南北不分。最后,他还将两个儿子托付给我,分别时依依不舍。”说完,李胜感叹道:“司马懿的病看来是好不了了。”曹爽也感叹了一番,但心里非常高兴。司马懿一死,再也没有人会对自己构成权力威胁了。曹爽集团再也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

正始十年(249)正月初六,魏帝曹芳按照惯例到高平陵(今河南洛阳东南)祭扫魏明帝曹睿的陵墓。曹爽和弟弟曹羲、曹训、曹彦都随驾前往。整个集团几乎是倾巢而出。

曹爽党羽、大司农桓范劝阻说:“大将军兄弟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全部外出。如果有人关闭城门发动政变,怎么办?”曹爽很不高兴地说:“谁敢造反!”他执意率兄弟亲信出发前往高平陵。桓范选择独自留在洛阳。

在曹爽集团倾巢而出的前一天夜里,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昭彻夜难眠。这天夜里,父亲郑重告诉他第二天将会有决定司马家命运的大事件发生,要他抓紧时间休息。司马昭不知是兴奋或是激动或是紧张,在床上辗转反侧。而哥哥司马师,早已参与了父亲的谋划,一上床就鼾声如雷。

曹爽等人一出城门,“久病”的司马懿就披挂上阵,带领两个儿子跨马冲出了家门。司马师在暗中早已准备了三千死士,这时纷纷发难。城中许多官员都是司马懿的旧同事、旧部下,见状多数加入司马家的队伍,少数采取观望态度,对动乱无动于衷。司马父子关闭了洛阳城的各个城门,之后司马师和司马昭又带人占据了武器仓库及皇宫。控制了洛阳城后,司马懿命令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一职,以王观代理中领军,分别夺取了曹爽和曹羲的军权。曹氏兄弟还在洛阳城中留有许多中下级军官和数量可观的军队。但军营群龙无首,接替的又是朝廷三公九卿,这些官兵没有反抗,很轻易地转化成了司马懿家族的军事力量。

一切准备就绪后,司马懿带领朝廷重臣入宫,向皇太后郭氏上奏曹爽祸乱宫廷内外的种种劣迹,事事有据可查,桩桩可以置曹爽于死地。这些都是曹爽平日不注意的后果。郭太后无话可说,追认了司马懿之前叛乱行动的合法性,并授权司马懿成立一个“专案组”,查处曹爽集团的不臣不法行为。有了郭太后的批准,司马懿向远在城外的曹芳上表,将曹爽的罪行一一列举,并亲自带兵占据了洛水桥头,迎接曹爽可能的反抗。

高平陵的曹爽被司马懿的突袭打懵了。接到司马懿给皇帝曹芳的上奏后,曹爽手足无措。司马懿还未全部控制洛阳时,曹爽府上的司马鲁芝和辛敞就突围而出去向曹爽报信。曹爽完全可以及时应对,但他就地踌躇,和手下反复商量,最后“憋”出来两个应对措施。第一是在高平陵地区草草扎营;第二是调拨了周边几千屯田兵增加自己的守卫。小家子气的曹爽没有想如何去积极应对司马懿的进攻,而首先考虑自己的守卫问题。他那几千兵马和一小群显贵停留在高平陵,不是坐等覆灭,是什么?

司马懿也料到曹爽兄弟几个人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对策。他最担心的就是还留在洛阳城里的曹爽党羽桓范。司马懿封锁洛阳后就立刻以郭太后的名义征召桓范,要任命他为中领军,拉入自己的阵营。桓范也想过投入司马懿阵营,司马懿以权力高官来引诱,桓范怎么能不动心呢?但儿子劝他说,皇帝车驾还在外面,曹爽集团还有极大的力量,胜负难料。儿子劝桓范不如出城去和曹爽等人会合,争取做个平乱的功臣。桓范觉得儿子的建议替自己规划了一条更好的道路,下定决心突出城去。

桓范单人匹马冲到洛阳的平昌城门,城门已闭。守卫的门候司蕃是桓范以前的属下。桓范把他叫出来,举起手中的令牌一晃,矫旨说:“皇上有诏召我去高平陵,你快开城门!”司蕃半信半疑,就向桓范求见诏书。桓范严厉训斥他说:“你难道不是我的故吏吗,现在何敢如此放肆?皇上的诏书,也是你这样的人能看的吗?”司蕃被老上司的气势给压倒了,让人打开了城门。桓范策马迅速出城,回过头来对司蕃说:“太傅造反了,你快跟从我去勤王吧!”司蕃顿时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