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必败的抗争

一场声势浩大的削藩战争,最后竟以惨败收场,这不仅让皇帝颜面无光,群臣人心惶惶,更让唐廷的威望损失殆尽,成了天下割据藩镇的笑柄。原本还愿意跟着唐廷一起凑热闹出征的凤翔、镇国、邠宁等藩镇,一下子认清了唐廷的虚弱,逐渐也不再听话,越来越藐视这个衰落的朝廷。

大唐就这样在“唐僖宗陷阱”中越陷越深,李晔越是努力想要兴复这个帝国,结果就越是惨不忍睹。

一日日励精图治,结果却让局势日益败坏。李晔不想接受这个事实,也不愿意接受。他开始染上了酗酒的毛病,终日郁郁不乐,喜怒无常。同时,李晔也将失败的责任归咎到宦官杨复恭身上,认为他是导致出兵失败的罪魁祸首。他所信任的南衙宰相们也有意无意地传递出这个观点,认为是杨复恭这个观军容使故意不配合,才导致了张濬出兵进退失据,最终酿成惨败。

由此,李晔开始愈发地憎恶杨复恭。

宦官专权,从德宗时代开始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到此时已经到了千夫所指的地步。出于对身体残缺的阉宦们的一种天然的憎恶,文官和士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大唐衰落的责任归咎于宦官们身上,认为是他们专权乱政、残害忠良,才导致朝政黑暗,君权旁落,最后闹得天下大乱。但是,除了身体上少一个部位以外,宦官们究竟比寻常的士大夫差在哪里?人们却回答不上来。

舞弊于科场,大搞裙带关系,导致寒门庶族晋升无门,这是宦官的责任?

整个统治阶级纸醉金迷、奢靡享乐、尸位素餐、愚蠢透顶,这是宦官的责任?

治理无能,导致各地群盗蜂起,最终逼反了王仙芝、黄巢,难道这也是宦官的责任?

承担责任的,本应是这日益腐朽的世族门阀阶级,但他们掌控着话语权,决定了舆论的风向,所以天下人责备的是宦官。而世族门阀中的人物,则美其名曰“清流”,俨然是一位位翩翩浊世佳公子,享受着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

大宦官田令孜,在世人的谤议下不得不自动请辞,将工作转交给杨复恭,自己前往四川的侄子陈敬瑄那里躲避。但田令孜有何罪?人们指责田令孜的,不外乎是跋扈地对待儒臣,抢夺解盐盐池的经营权等等。这都是砸人饭碗的事情,都是为了维持朝廷权柄不得不做的,而田令孜为此一个人扛下了恶人之名。

如今的杨复恭也是这样。他接替田令孜,成了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左神策军中尉,控制着守卫京师的禁军,恃宠专制朝政。相比于黄门小宦官出身的田令孜,杨复恭的背景更硬,势力更大,他出身于一个根基深厚的宦官家族,党羽众多。成为宦官集团的首领后,杨复恭还将所收养子六百人派往各地担任监军。这种专制朝政的所为,看起来神憎鬼泣,然而杨复恭同样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那些被派往各地担任监军的干儿子们,其实是唐廷对各州郡能施加影响的最后手段了。

但是,此时的李晔仿佛患上了“权力不足恐惧症”,只想着尽可能抓住他所能控制的权力。在藩镇军阀手中夺权处处碰壁后,李晔便想从自己的家奴这里捞回一点仅剩的权威。杨复恭成了挡在李晔权力之路上的绊脚石,李晔只有扳倒杨复恭,才能些许安慰一下他对于权力的渴望。

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八月,皇帝李晔下令,解除杨复恭手中兵权,调离京城,到凤翔去当监军。

杨复恭接到命令,气得牙痒痒。到那个阴阳怪气、阴险狡诈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那里去做监军,不是被李茂贞膈应死就是被他暗害。但皇帝下了命令,强硬抗命总是不对的,于是声称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去凤翔赴任,请求退休致仕。

这其实是一个托辞。杨复恭在宦官集团根深蒂固,怎么可能轻易退休。他这是为皇帝设计了一个台阶,方便他借坡下驴,收回成命。可是李晔想了十几天后,批准了杨复恭的请求,准许杨复恭以神策上将军这个职位退休。李晔还派人贴心地赏赐了杨复恭一根拐杖,以示敬重。

不仅逼他退休,还送拐杖恶心他,杨复恭怎么受得了这种气。使者颁发完诏令返回,杨复恭暗中派遣心腹将使者刺杀泄愤。

可无能狂怒、杀人泄愤之后,杨复恭照样还是乖乖退休了。

这其实也证明在晚唐的时局下,宦官真的是皇帝最可靠的仆人了。尽管杨复恭如此权势,皇帝一份诏令下来,也只能听话地交出职位。要是皇帝发诏令给藩镇军阀令其退休,藩镇军阀把诏令撕成碎片那算是态度端正的,要是哪位跋扈一点,就直接带兵来长安劝皇帝好好做人了。而皇帝如果下诏让南衙的某位权臣退休,权臣恐怕当天晚上就联络好京城各界,第二天便拥立别的皇室子弟荣登大宝了。

李晔也是在很久以后才想明白这个道理,此时的他,已经被对宦官的仇恨冲昏了头脑。

借着杨复恭退休一事,李晔开始了另一番安排。杨复恭权力过大,归根到底是制度问题。朝廷让宦官掌握禁军,这使得宦官集团的首领担任神策中尉、枢密使之后,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内廷,让天子受其摆布。所以李晔想要从根本上结束宦官掌兵的制度。他开始尝试让自己的兄弟子侄以亲王身份进入军队,做军队的领袖,逐步掌控兵权。

太阳底下终究没有新鲜事。唐廷花了一百年时间,用宦官的力量夺走宗室亲王的兵权,防止大唐前期血腥的宫廷斗争再度重演。可是一百多年过去,这一代的李唐天子似乎已经不记得当初宗室之间曾经斗得何等残酷了。兜兜转转,权力运行的规则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里。

杨复恭退休后,住在长安城东南的昭化坊。每日相安无事,只是退休后社会关系仍在,每日都有一些孝顺的干儿子们前来拜见。一个月后,有人向李晔告发:玉山大营军使杨守信频频拜访杨复恭,在密谋叛乱!

玉山大营是神策军在长安城东的重要基地,屯戍着不少野战军,是整个长安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杨守信是杨复恭的干儿子,杨复恭因为被强制退休而心怀怨念,自然影响了杨守信的忠诚度。如今神策军中不知还有多少杨复恭的亲信,要是杨守信带领玉山营造反,带动其他神策军加入,那局势就不堪设想了。

不管这个举报是真是假,李晔认为,杨复恭此人断不能留!

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九月八日,又是一个满城菊花盛开的日子。李晔亲自来到长安皇城的安喜门楼坐镇,随着他一声令下,天威军都将李顺节、神策军使李守节带领兵马冲出安喜门,将昭化坊内的杨复恭宅围得水泄不通。

见到禁军攻来,杨复恭宅中的亲信家丁奋力抵抗。这些家丁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高手,人数虽少,战斗力却不是禁军里的这些绣花枕头可以比的。这时,杨守信听闻干爹被围攻,也带着亲兵们赶来援助。禁军围攻了一天,愣是没有把杨复恭宅邸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