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庶民的愤怒

王仙芝、黄巢两军分道扬镳之后,旧日的战友情自然不会马上断绝,越来越不利的局面也让双方不得不继续保持合作。两军后来还一起合攻过宋州(今河南商丘),但这场行动由于寡不敌众,最终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这群草寇只能打一打那些兵备薄弱的州县,一旦碰上坚城高垒或者遭遇真正的正规军,那就只有吃瘪的份。

宋州城下的会面,是黄巢与王仙芝的最后一次见面,此后他们便各自为战,再也没有会师。而后两军继续分开行军,王仙芝率部向西南前进,攻略唐州、襄州;而黄巢则向东南方向探索,继续往蕲州、黄州一带盘桓。他们相背而行,各走各的路。

黄巢率军继续攻城掠地,却发现自己的力量已经弱小到连一座城池都攻克不下了。在黄州打了惨败的一仗后,便掉了个头,折而向北,回到他们起家的濮州一带继续寻找机会。

王仙芝南下之后,开始与官军秘密联系,再次写了降表,派遣心腹前往官军那里请降。但是王仙芝的升官发财梦终究是落空了,他没有想到的是,招讨草贼使宋威不想让招安之功给别人占了,便悄悄派兵截杀了王仙芝派出前往长安的使者,还声称是自己大破草寇。王仙芝没有办法,只好率军继续南下。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王仙芝左右转战,终于被官军重重包围在了黄梅县。一番大战,数万群豪被一网打尽,在官军的重重围困之中被歼灭。王仙芝也在突围中战死,部下星散,重新逃遁到江湖之中。

这场起兵终于开始陷入低潮。

此时的黄巢也在亳州城外久攻不下。王仙芝的一些残部在部下尚让的率领下前来投奔,与黄巢合兵一处。群豪共推黄巢为盟主,号称“冲天大将军”。

相比于王仙芝,黄巢究竟是读过书的人,他下令改年号为王霸,设置官职属僚,俨然一副小朝廷的样子,暗暗地有了与朝廷分庭抗礼之势。

经过这几年的流窜,黄巢慢慢地失去了必胜的信心,不得不思索起“群豪往哪里去”的问题,也开始渐渐地接受了招安的想法。他其实从来都不忌讳招安之事,只是忌讳招安的名单里没有他黄巢的名字而已。黄巢给唐天平节度使张杨写了一封求信降,请求张杨帮他向朝廷说一说好话。朝廷也急于解决流寇问题,于是下诏任命黄巢为右卫将军,命令黄巢率部众到郓州解除武装。

这个条件开得比王仙芝当时要高多了。可对于黄巢来说,谁能确保朝廷的命令是否有诈?权衡之下,黄巢最终没有从命,也没有动身去郓州。

自从王仙芝死后,恐惧和绝望像是病菌一样传染了整个队伍。他们在中原大地上流窜了三年,至今仍是一事无成,队伍士气越来越低落,整支部队仿佛随时都会就地崩溃。心事重重的黄巢也每日都在思索着他们要怎么走的问题。王仙芝的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要是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直到有一天,一个消息辗转从江南传来:这里风景独好!

听闻消息,黄巢灵光乍现——对,就去江南!

江南是帝国两百年来经济的大后方,为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钱粮财帛。为了防止江南出现像河朔那样的割据藩镇,朝廷一直有意识地削弱这里的军事力量,还派遣不懂军事的文臣坐镇,就为了能牢牢控制这一处命脉之地。而对黄巢来说,这恰恰是他的机会,黄巢意识到,江南地区是帝国的薄弱地带,没有强敌,却有富饶的财富与物资,正是他们施展拳脚的地方。

而且东南地区对于黄巢来说也是熟门熟路。当初他和其他私盐贩子常常来往于东南沿海与内地之间,将私产的大盐倒卖到内地。从黄淮到两浙,这一大片地区的山头势力、地下社团,也都和黄巢这一帮私盐贩子要好得很。有了那边地头蛇的接应,群豪南下不会担心人生地不熟的问题。王仙芝的一部分残部就逃往了江南,在这里适应得非常好。

所以,黄巢当机立断,下令大军南下,向着江南进发!

谁能想到,阴差阳错之间,这个决断竟然让群豪队伍如困龙游入大海,起死回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