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惊人的消息传到了沙州。论恐热麾下大军在河州(今甘肃临夏)遭到尚婢婢的伏击,论恐热军大败,战场伏尸五十余里,论恐热孤身一人逃走。
在河州被尚婢婢击溃的军队中,沙州领主所派出的兵马也在其中,此外还有甘州、凉州等地的吐蕃兵马。经此一战,吐蕃人在河西的统治出现了松动,汉人与吐蕃人的力量对比正悄然改变着。但是,张议潮明白,这些都是小打小闹,他招募的豪杰再多,在沙州城里也只是一个小小的黑帮而已,无法和占据州城的吐蕃领主相抗衡。
为此,他决定去找一个人。
沙州城外的莫高窟是一处佛门胜地。自北魏以来,历代僧人在城外山间建洞修禅,由此形成了千余个洞窟的奇观。吐蕃占据沙州后,由于崇信佛法,莫高窟便更加兴盛。张议潮骑马来到莫高窟,径直来到法华无垢塔前的一座名叫“七佛堂”的僧院,向门前的知客僧行礼,要找住在这里的都教授吴和尚。
张议潮走进七佛堂,这是一座巨大而华丽的洞窟,高大的拱券下,洞窟墙面中画着团花与千佛,左右两壁设有佛坛,供奉着七尊巨大的禅定佛像。在佛堂里,张议潮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吴和尚。这位名叫吴洪辩的老僧就坐定在佛堂的中央。他是沙州最有声望的僧人,多年来佛海泛舟,潜心修炼,晨钟暮鼓。吴洪辩三学并进,五乘俱晓,八藏该通,终成一代名僧。十几年来,吴洪辩被吐蕃赞普任命为释门都法律,深受僧俗两众的敬爱。在几乎全民信佛的沙州敦煌,吴洪辩是真正的一方法主。
然而张议潮知道,吴洪辩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大唐上柱国吴绪芝的后人。
吴绪芝是沙州最后的守将,坚守孤城二十年。德宗贞元年间,河西、陇右尽数被吐蕃攻陷,困守沙州的唐军被迫投降。投降吐蕃后,吴绪芝没有再接受吐蕃的官职,而是离群幽居,做着大唐的遗民。吴洪辩自小受到父亲的教育,作为忠良之后,长大后虽然出家,心中炽热的家国情怀却从未改变。这些年来,吴洪辩也在暗中积蓄着力量,依靠他管理的僧团组织,建立起了足可以撼动沙州城的力量。
此时的沙州总人口只有十几万,僧人却有数千名,城内外十七座寺院名下有大片的庄园地产,这样的势力恐怕连沙州城的吐蕃领主都望尘莫及。而吴洪辩作为所有僧众的领袖,合情合理地拥有庞大的僧团武装。和吴洪辩组织的僧团武装相比,张议潮家族聚拢的那些黑帮豪杰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面对这位高僧,张议潮将论恐热河州惨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希望能和吴洪辩一同起事。
听了张议潮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述,吴洪辩没有说什么,带领张议潮来到了某处人迹罕至的洞窟。吴洪辩揭开洞窟中尘封的布幔,只见下面藏着的,尽是森然的铠甲与兵刃。
铠甲是官府严厉管控的军用物资,普通百姓私藏铠甲会予以重罚。吴洪辩在这里储藏的铠甲足以武装一支军队。也许从吴洪辩的父亲吴绪芝开始,就已经在为将来做准备了,卧薪尝胆,枕戈待旦,暗中蛰伏,只为有朝一日再度光复沙州,将大唐的旗帜重新插上城头。
吴洪辩很欣赏张议潮这个年轻人,决定倾力支持他的起义计划,只是吴洪辩并没有同意张议潮即刻起兵的想法。
沙州陷落于吐蕃已经有六十多年,河西走廊的其他城池陷落的时间更长。六十年时间,足以改变一片土地上的人民。那些经历过大唐统治的汉人们早已经去世,新一代的河西人民开始逐步接受了吐蕃的文化、吐蕃的习俗,对大唐已经没有当年那样的眷恋之情了。吐蕃人在河西已经有了很深的根基,这一点点军事失利,并不足以撼动吐蕃人的统治。就算他们占领了沙州城,也未必有力量抵挡整个河湟地区吐蕃人的反攻。他们需要等待时机,等待局势彻底扭转。
事情正如张议潮和吴洪辩所希望的那样,一点一点地发生着变化。
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唐武宗开启了收复河湟的计划,派遣刘蒙为巡边使,在唐蕃边境训练士卒,修整军械,储备粮草钱帛,筹备收复之事。同时,派人潜入吐蕃后方,向河湟地区的汉人势力寻求联系。只是沙州距离大唐本土实在太远了,张议潮并没有得到大唐密使的只言片语,只从河西汉人之间流传的话里,听说了唐廷将要大举收复河湟的情报。
但这一点点只言片语足以让张议潮热泪盈眶——六十多年过去了,沙州与大唐音讯不通,张议潮甚至不知道此时大唐的年号。但大唐依然没有忘记他们,天子依然没有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