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潞的任命问题非同小可,李炎随即召开延英奏对,召集宰相们商议。出乎李炎意料的是,大多数宰相居然都认为应该同意刘从谏的请求。毕竟朝廷这时还受到回鹘汗国的残部侵扰,边境的防卫十分紧张,要是不同意刘从谏的请求,导致泽潞爆发战事,那朝廷就有国力不支的危险。
群臣中只有李德裕一人反对,他据理力争道:“河朔三镇割据了一百多年,每朝每代都将河朔进行特殊对待。可泽潞与河朔三镇不同,自李抱真设立泽潞镇以来,每一代节帅都是大唐最忠心的臣子,为大唐立下种种汗马功劳,还得了‘昭义’的赐名。只因敬宗一朝君臣缺乏远略,才让刘悟传位给刘从谏。这些年刘从谏跋扈难制,多次胁迫朝廷,如今病死,又将兵权交给刘稹。如不讨伐泽潞,朝廷何以号令四方?如授刘稹为节度使,各藩镇必效仿其所为,从此天子威令何在?”
李炎等待的就是这样的回答,随即问道:“李卿对此有何良策?”
这一点,李德裕早就已经想好了:“刘稹依仗的无非是河朔三镇,只要魏博、成德不援助泽潞,且出兵帮助朝廷一起平叛,则必能平定刘稹。”
这些年对待藩镇问题,主流舆论已经完全倾向于维持现状,不再大动干戈了。当年唐廷在代宗、德宗、宪宗时的三次大举削藩,每次都几乎耗费了倾国之力,可现如今,河朔依然是那个河朔,藩镇依然是那个藩镇。自宪宗崩逝后,牛李一党甚嚣尘上,渐渐地再也没有人相信削藩之事可以成功。
可李德裕却有不一样的发现,他认为,前几次削藩的战事之所以打得旷日持久、反反复复,是因为藩镇之间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朝廷。只要将反叛的藩镇孤立起来,藩镇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如何孤立泽潞镇?那就要让河朔藩镇看到讨伐泽潞可能带来的利益。泽潞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太行山东边的洺州、邢州、磁州原本就是河朔地界,河朔藩镇早就垂涎欲滴了。因此,只要向成德、魏博商定,由他们负责占领泽潞东边这三州,那他们就会看到讨伐泽潞的巨大利益,继而坚决站在朝廷一边。
这一番谋略,李炎听后登时豁然开朗,立刻表示完全支持李德裕的建议,下定了讨伐泽潞的决心。
为了避免唐廷讨伐泽潞引起河朔藩镇恐慌,李炎、李德裕专门给魏博节度使何弘敬、成德节度使王元逵写信申明:“泽潞的事情与河朔藩镇不同,卿等不要为自己日后传位子孙的事情做不必要的担心,以免耽误了朝廷的伐叛大计!若此次伐叛功成,必然可以福及子孙。”同时,发文晓谕幽州节度使张仲武:“边境多事,回鹘残部的事情由你全权负责!”
这就是当初李德裕入朝觐见时所说的“区分正邪”的深意。几项安排妥帖之后,唐廷将正邪、敌友区分得明明白白。对待敌方刘稹,要坚决讨伐,绝不姑息;对于友方河朔三镇,则给了不少甜头。成德、魏博因为与泽潞接壤,所以和他们说清楚,泽潞不能父死子继并不影响成德与魏博父死子继,相反还能让他们得到泽潞在河北的州县。而不与泽潞接壤的幽州镇,唐廷也没落下,当时回鹘残部被唐军击溃后,大量残余部队纷纷前往幽州镇归降。唐廷将回鹘的收尾工作全权交给幽州镇,就是将一大块蛋糕全部送到幽州面前,张仲武自然关起门来数钱,美滋滋地站在朝廷一边。
逐项事情商定之后,讨伐行动开始了。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五月,唐廷命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出兵三千,河东节度使刘沔出兵三千五百,河中节度使陈夷行出兵一千,合力攻讨刘稹,围剿太行山以西的泽潞州县;成德节度使王元逵为泽潞北面招讨使,魏博节度使何弘敬为南面诏讨使,各出兵三千,配合山西战场,对太行山以东的泽潞州县进行夹击;同时,唐廷还委任武宁节度使李彦佐为晋绛行营诸军节度招讨使,督率驻在河东的朝廷禁军协同攻打。
围绕着泽潞镇,五路大军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
对唐廷来说,此时发动一场战争,最重要的不是军事指挥问题,而是督促那些怀着各种各样心思的藩镇节帅们积极出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