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惨败大非川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八月的雪域高原,寒冷的季节早早地来临。冷风扑面而来,呼啸在空旷的荒原上。此时,左卫大将军薛仁贵率领三万唐军,正冒着寒风疾行,追赶退守在乌海的吐蕃人。

此时,大唐与吐蕃的战争,正处在紧要关头。

吐蕃在隋末唐初崛起于青藏高原之上,原因有二:一是吐蕃赞普(即国王)的励精图治,让吐蕃军备完善、经济发展;二是此时气候温暖,千百年来冰天雪地的高寒草原,变得郁郁葱葱,适宜居住,吐蕃人口也就越来越多。贞观初年,吐蕃曾试探性地攻击大唐的属国吐谷浑,还进犯松州,最终被唐军击败。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请求和亲,唐廷让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嫁给松赞干布。在联姻通好之下,吐蕃成为大唐的属国,还帮助王玄策挑灭了大半个天竺。这样的友好局面维持了几十年。

松赞干布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芒松芒赞被立为赞普,宰相禄东赞掌握了政权。禄东赞是多次出使长安的“老司机”,既有扩张领土的野心,又熟知唐廷的心理。一边继续向着唐廷称臣,外交上保持低姿态;一边则加紧进攻吐谷浑,雄心勃勃地想要统一整个青藏高原。吐谷浑被吐蕃欺负,哭着来找大唐告状,禄东赞于是也派使者来到唐廷,哭着控诉吐谷浑。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两个孩子都哭了,那就每人喂两口,然后每人打几下屁股,这就是唐廷此时的心理。此时的唐廷经历了三番两次的大洗牌,虽然天子终于如愿以偿地揽获了大权,但代价就是一批老成谋国的精干大臣们被清洗出了相位。因此,在禄东赞的精湛演技之下,唐廷的情报、外交部门都没有及时发觉吐蕃的危险,直到龙朔三年(公元662年)禄东赞率领吐蕃大军击败吐谷浑,将吐谷浑国王驱赶到了凉州之后,唐廷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此时已经迟了,吐蕃已经成了雄踞于雪域高原的雄狮,傲然挑衅着大唐。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吐蕃北上,侵扰安西,并控制了大唐的于阗镇。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生羌十二州被吐蕃攻破,唐廷被迫取消建制。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再次北上,攻陷西域十八州,还联合于阗,攻陷了龟兹城。

将近八年的时间里,吐蕃四处出击,就是为了打出青藏高原,向外扩张。而大唐正忙于征伐高句丽,而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另一条战线。直到吐蕃占领龟兹,唐廷被迫取消了安西四镇,天子李治终于坐不住了,下令讨伐吐蕃。

名将李勣、苏定方此时都已经逝世,讨伐的重任就交在了薛仁贵的身上。从当年在辽东战场崭露头角、被太宗皇帝看中以来,薛仁贵四处征战,在平定西突厥叛乱时还创下了“三箭定天山”的传奇,已经是威震一方的新生代名将了。670年四月,薛仁贵出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大总管,提兵五万,以“为吐谷浑王复国”的名义,讨伐吐蕃。

青藏高原地形环境复杂,人烟稀少,当年李靖讨伐吐谷浑时就曾因此而遇到难题。最终李靖留下辎重在后,轻兵快速突进,从而迅速击破了吐谷浑的重重防御。此次薛仁贵征讨吐蕃,其实就是沿着李靖当年的路线进军,为吐谷浑恢复被吐蕃占据的国土。原本希望吐谷浑国王诺曷钵可以尽一尽地主之谊,发动沿途部族支持唐军,对抗吐蕃。但在吐蕃的连年打击下,吐谷浑在这里早已经崩盘了,唐军没有得到预想中的支持。权衡之下,薛仁贵决定也像当年的李靖那样,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留下副将郭待封两万人守住辎重,自己亲率三万精锐,日夜兼程,直扑大非川,准备出其不意地袭击吐蕃守军。

在大非川附近的河口,薛仁贵大败吐蕃军。随后,薛仁贵继续乘胜追击,抵达了乌海(今青海冬给措纳湖)。

乌海,是当年名将侯君集追击吐谷浑时曾到达的地方。薛仁贵在这里暂时休整,等待郭待封的后勤补给跟上后再继续追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补给迟迟未能到达,薛仁贵渐渐意识到了情况有变。

左卫将军郭待封是牺牲在西域的已故安西都护郭孝恪之子,出身于将门世家,从大军出征以来,就对薛仁贵有意无意中透露着傲慢之情。难道郭待封不遵将令,擅自行动?薛仁贵急忙派遣斥候前去调查。随后得到的消息,让薛仁贵如坠冰窟:郭待封因为贪功冒进,擅自率领辎重部队进军,在行军路上遭到吐蕃军的袭击,五千战兵,加上一万五千后勤兵,合计两万人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