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滕王李元婴已经被迁到蜀地的阆中去了,担任洪州都督的是阎伯屿,他下令重新整修滕王阁,设宴遍请名流。王勃正好经过洪州,也接到了邀请,如此的文化盛宴,他欣然参加了。宴会中途,阎都督号召大家为新楼作文。作文的纸笔在宾客之间传递,有人谦虚不肯写,有人则知道这次作文其实是阎都督想要推出他的女婿吴子章,所以自觉推辞了。而王勃作为“京圈才子”,对地方文坛的掌故并不了解,接到纸笔之后,也不推辞,开始打起腹稿来。
阎都督一众人等,听说这个年轻人出身于河东世代书香的王氏一族,父祖几代人都是文坛大佬,一开始只是略微带着客气,在座其他名流长辈都推辞了,区区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又何德何能?众人心里不免带着讥诮,准备等王勃写完之后指摘一番,壮一壮江南文坛的气势。
其实也怪当时信息不通,要是阎都督他们知道这位年轻人十年前就已经是沛王的座上客,文章在长安洛阳纸贵,还得到天子的亲口称赞,定然不是这样的态度了。
王勃对着白纸闭目沉思许久,终于两眼一睁,奋笔疾书起来,他笔下如有神,肆意挥洒,一气呵成。这也是他写文章的一项绝学——打腹稿。平时他写文章,只要在床上躺上片刻,做个构思,然后便能一口气写完,不改一个字。
在座的宾客都是无比幸运的,他们当场见证了一篇旷世杰作的诞生。
写到第三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在场的人都大呼绝倒。这个年轻人写的虽然也是时下普遍流行的四六骈文,但文中的格局、气韵,都和江南文人的绮丽糜烂之风决然不同,而是一种更为宏大的境界,不仅对仗工整,精巧绝伦,而且将一个小小的阁楼置于整个星辰宇宙之中!
随后便是一场王勃的个人表演秀。王勃每写完一句,都引起在场宾客们一阵叹服的惊呼。尤其是那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在场众人,包括一开始心里有气的阎都督,全都尽皆叹服。
就是这一句,让日月失色,让江山无价,也是这一句,让当朝文豪乃至后世都认可了王勃的盖世才情。
他写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犹如在慨叹自己的命运。
他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犹如在劝勉天下人,不要被这个时代落下。
他写请洒潘江,各倾陆海,犹如在向世人宣告,他的才华将倾倒整个时代。
作完阁序,他仍有余力,遂再起身挥毫,提序诗一首: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众人抚掌,妙哉!墙都不扶,就服王勃王子安!王子安笔下的滕王阁,将日月星辰,江河万物统纳其中,它的文辞意境已经远远超出这座小小的楼阁,最终成了王勃的封神之作。
写完此文,王勃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离开了洪州,继续他的旅程。几个月后,他与父亲见完面,渡海返回琼州时不慎落水,惊悸而死,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
当时的人喜欢把有大才的人,称为从天上贬谪下凡的神仙。也许这位时代的才子完成了他在人间的使命,留下了那些杜鹃啼血的文字之后,又重新回归天上了吧。他短暂的人生过得比大多数人都更有意义。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