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一包印度神药引发的惨案

此时他们只有两个人,对面是中天竺百年来最强大的王朝,实力差距看起来悬殊,但别忘了,王玄策的背后还有时刻为他撑腰的大唐。从吐谷浑到吐蕃,再到泥婆罗,全都是大唐的属国,遵从大唐的号令。所以,在吐蕃和泥婆罗,王玄策提了一个要求:“即刻动员兵马,大唐要向你们征兵了。”

吐蕃是青藏高原上崛起的新秀,曾与大唐打过几场小仗,但最终被唐廷的“军事问候”感动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上表归顺。唐廷也看到了吐蕃不容小觑的国力,于是使用了对待藩国最高规格的待遇,在松赞干布的反复请求下,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和顺公主嫁与吐蕃和亲。此时的吐蕃与唐廷之间正处在蜜月期,连赞普都是大唐天子的女婿,有什么话自然是好说。

于是,王玄策从吐蕃借到一千两百人,又从泥婆罗借得精锐七千人,转过身就带着两国联军杀了回去,向阿罗那顺兴师问罪。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五月,王玄策率军开始攻打阿罗那顺所在的茶镈和罗城,阿罗那顺带领数万人迎战,双方激战三天,天竺军被杀三千多人,溺亡近一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王玄策副手蒋师仁率军在后面一通猛踹,阿罗那顺收集残余力量回军再战,结果又被蒋师仁打得大败,连阿罗那顺自己,都在这场战斗中被唐军俘虏。

王玄策异军突入,给摩揭陀帝国内部带来了连锁反应,那些原本就对阿罗那顺心怀不满的城主们,立刻倒向了阿罗那顺的另一边,短短几天,天竺五百八十座城邦全都向王玄策投诚。东天竺、章求拔等国又是送来牛马劳军,又是发兵援助。不久之后,副使蒋师仁又率领吐蕃军和泥婆罗军,与摩揭陀的残余势力在乾陀卫江与天竺人激战,唐朝阵营再次大获全胜,阿罗那顺的老婆孩子也终于和阿罗那顺自己在战俘营相会了。

当年戒日王穷其一生缔造的这个庞大帝国,就被小小的一个唐廷使团给击溃了。至此戒日帝国不复存在,天竺又回到了曾经那个城邦林立的时代。

王玄策大获全胜,带着被俘虏的阿罗那顺全家,还有数万俘虏、无数战利品返回长安。天竺的很多婆罗门、刹帝利老爷们,因为向往王玄策背后的大唐帝国,想要一睹天朝的容颜,也都跟随着王玄策的使团,一路到了长安。

这一连番击破异国、俘虏国主、扬国威于万里之外的功绩,在唐廷君臣们看来,确实是大功一件,值得重赏,不过也就如此而已了。天竺兵弱,对他们的战功衡量标准,类同于帝国南方的蛮族,远远不如抵抗北方强悍的草原民族所得到的战功这样重要。所以王玄策被加封为从五品的朝散大夫,成了有资格穿上绯红色官袍、腰间佩银色鱼袋的朝廷重臣——从五品以下的官职,只有资格穿绿色官袍,没有鱼袋。

而这次出使,王玄策还有另一件收获,那就是一同跟随使团来到长安的著名天竺方士,那逻迩娑婆寐。那逻迩娑婆寐据说已经有两百岁了,习得了长生不老之术,能制作一种神药,名叫“畔茶佉水”,能消草木金铁,服用之后,小则延年益寿,大则让人得道成仙。王玄策深通天竺文化,也对那逻迩娑婆寐的这套说法深信不疑,听说天子李世民自出征高句丽之后,身体一直不好,于是将这位天竺仙师引荐给了天子,希望那逻迩娑婆寐能有办法来治好天子的身体,让伟大领袖可以千秋万载地治理大唐江山。

所谓“天竺神药”,此时在长安宫城内外已经被打上了灵异的光环,深受天潢贵胄们的追捧,就如同后世所谓“美国最新科技成果”一般。仙师那逻迩娑婆寐见了天子之后,受到了高级别的礼遇,特别被授权在金飙门内居住,炼制丹药。同时,兵部尚书崔敦礼还奉命全力配合,那逻迩娑婆寐要求的各种药材,都到全国各地去收集。那逻迩娑婆寐奉行原产地主义,同样的东西,产在东土大唐就不灵了,一定得去天竺的婆罗门诸国去采集。兵部家大业大,天竺仙师的这点要求,也都被满足了。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第一期神药终于炼成了。那逻迩娑婆寐将神药郑重地献给了天子李世民,李世民欣喜地服下。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在家族遗传的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折磨下,长期受苦于病痛之中。他的身体在年轻时的征战中透支了不知多少,其实早在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时,李世民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如今方才五十一岁,身体已经到了各个机能老化衰竭的时候。若非如此,他也不会等不及前往婆罗门诸国采药的唐军回来,就急于要求天竺仙师把药先炼出来试试了。

服用天竺神药(第一期)之后没多久,李世民的病情更重了,太医再次出具了病危通知书。

太医和宫人们谁也不敢断言,这次天子的病危是否真的和前不久服下的天竺神药有关。若天子真的是服用了天竺仙师制作的丹药而病危,那天竺仙师这一帖药就真的是名副其实,把大唐天子送上“得道成仙”之路了。

病危的李世民,也隐隐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据说那逻迩娑婆寐的第二期神药在原产地药材到货后马上就能制成,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李世民估计自己已经等不到新药的制成。也许是看天竺进口医疗技术不灵,他选择再试一试本土医疗技术,所以移驾到了道教名山终南山就近治疗。这里空气清新,适合疗养,虽然只有武才人等几个年轻的低阶嫔妃照料,但有太子李治随行,日夜奉侍汤药,这让李世民的心里略感欣慰。

纵横天下三十多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无法拥有真挚的人伦亲情,如今李治连日的悉心照料,略微让李世民找到了一点寻常父子间的亲情。最后的这段时光里,李世民和李治无话不谈,他只想抓紧这最后的机会,将自己几十年的故事、心得与悔恨,一股脑儿地全都说给儿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