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一包印度神药引发的惨案

这一场惨案,最初还得从三藏法师玄奘说起。

玄奘从天竺取经回国,在长安城的大慈恩寺开设译经院,着手将梵文经书翻译成汉文。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得到了从天子李世民到长安一众天潢贵胄们的鼎力支持。

不过天子李世民还有一个要求:你玄奘法师作为唐竺文化交流的桥梁,不能只翻译佛经,净做些文化输入的工作,还得把我们大唐文化传播到遥远的天竺去吧。

天子的担心确实是有道理的,大唐建立在几百年战乱的废墟上,如今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上成了东方世界的领袖,但在文化领域却贫瘠得吓人,诗歌、文章,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历数建国以来的文学成就,好像就只有领袖诗词拿得出手一点。如今文坛分成两大流派,一派崇尚质朴刚健的汉魏风骨,一派热衷浮华绮丽的南朝风度,可无论哪一派,如今的较量都好比是菜鸡互啄,全在玩古人玩剩下的。

所以,玄奘法师奉命将道教典籍《道德经》翻译成梵文,准备往天竺传播。

既然是传播,就得要有负责传出去的人吧。此时的玄奘已经拒绝了朝廷官职,一心扑在翻译经文上,前往天竺传经的任务只能交给别人。所以,唐廷任命太子右率府长史王玄策担任使团团长出使天竺,带着翻译好的作为国礼的《道德经》,送给天竺各国的国主们。当然,这一趟出使不是只跑这一个任务,王玄策还要担负起睦邻友好的任务,同时从天竺各国带回最新的制糖技术。

王玄策是天竺问题专家,曾经作为副使去过一次天竺,这次再度出使,自然是驾轻就熟。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王玄策带领一支三十多人组成的使团,取道吐蕃,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经过泥婆罗(今尼泊尔),到达了天竺列国。

天竺自从一百多年前的笈多帝国崩溃以来,一直处于列国林立的状态。不过这些年情况有了转机,中天竺摩揭陀国一个叫作尸罗逸多的诸侯崛起,号称戒日王,征战六载,迫使周围四个天竺国尽数臣服,国力盛极一时。戒日王也对东土大唐很感兴趣,当他见到唐朝和尚玄奘时,就问玄奘,他是不是就是来自那个传说中的遥远大国“摩诃至那”。

“摩诃”在梵语中是“巨大”的意思,“至那”就和西域诸国语言中的“a”“a”一样,来源于几百年前的“秦”,“摩诃至那”就是“大秦”,当年的大秦帝国和后来的汉帝国的强盛,深深地印刻在天竺人的记忆里。

玄奘回答:“摩诃至那是前朝的国号,如今我国名叫大唐。”

于是戒日王热情款待了玄奘,还派遣使者到达长安,建立友好外交关系。当年的王玄策就是因为戒日王的那次通使,才受命第一次出访天竺的。

然而,当王玄策第二次踏上天竺的土地时,情况变了。

戒日王尸罗逸多已经在不久前逝世,他所建立的摩揭陀帝国就此陷入混乱。在乱局中,戒日王曾经的手下阿罗那顺拥兵自立,控制了这个王朝。这时阿罗那顺听说大唐使者到来,首先担心的就是自己的权力。他篡位上台,根基并不牢固,要是国内的反对势力借助大唐使者的声威,联合起来反对他,那阿罗那顺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权威就要如付诸东流的恒河水了。

因此,阿罗那顺率领各路兵马,对并没有准备好的王玄策使团发起了攻击。王玄策区区三十多人的使团,如何是阿罗那顺的对手,手下三十多人全部被擒,这一路上天竺列国献上的贡品,也都成了阿罗那顺的战利品。只有王玄策和副使刘师仁两人逃到了吐蕃。

怎么办?出使在外,大唐使节居然平白被欺负,这让大唐很没面子。大唐要统领各国,最重要的就是面子,帝国的威严容不得一丝玷污。所以,王玄策决定好好收拾收拾这个阿罗那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