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李靖上表,请战!
他是军人,军人的归宿就是马革裹尸,如今他虽然已经年老,病痛折磨得他甚至没法正常走路,但他还是想要回到属于他的战场,燃放生命最后的能量。
李世民大喜,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六路大军;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出兵陇西积石山;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出兵河西;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从凉州出发;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从川西出发;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出兵盐泽(今茶卡盐湖)。总共六个军团十余万人,其中,李靖统领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充当主攻部队,往青海湖方向集结。
这场战争,更像是李靖最后的秀场。唐廷安排了侯君集、李道宗、薛万彻等一批帝国新的将星跟着李靖,来见证李靖最后的辉煌。不是说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将兵法的玄机教给年轻人吗?那就让年轻人跟着,亲眼看看李大师是如何操作的吧!
伏允可汗听闻唐军大举讨伐,定下大纵深战略,为唐军设置重重障碍,消磨唐军的士气和后勤补给,企图让唐军像上次的段志玄那样无功而返。同时拉动党项羌人叛乱,迟滞唐军的进攻。但李靖毫不恋战,继续前进,领兵抵达了鄯州(今西宁附近)。
如何进军?李靖征询一同出兵的侯君集的意见。与其说是在询问,不如说是在考一考自己这个有想法的学生。
侯君集给出了他的答案:挑选精锐,长驱直入。
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前无古人的行军,伏允可汗狡猾得像只狐狸,一在战场上吃亏,立刻就跑得远远的,因此可以预计这场战役需要长途行军,这时候,人数多就成了劣势,人越多,吃得越多,后勤压力就越大。所以必须要轻军简从地踏上青藏高原。
李靖听从了侯君集的意见,各路大军都挑选少量精锐继续前进。鄯善道李道宗做前锋,首先在青海湖东边的库山击败吐谷浑军。不出所料,付允可汗刚被打败就脚底抹油地逃了,吐谷浑人烧掉沿途野草,让唐军战马没有草料补给,全部撤入青藏高原中部的山脉之中。那已经是在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一带了,从库山过去,要经过重重的山峦和关隘,中央王朝从未征服过这里,甚至几乎没有踏足过。
征服难度太大了,连一向果敢的前锋李道宗都觉得这仗没法再打,当然,这也是大多数将领们的意见。李靖的中军抵达库山后,众将一商议,竟然只有侯君集主张继续打下去。
“如今我们要是退兵,那一回到内地,吐谷浑就又打过来了,像段志玄那次一样,毕竟这次一样没有把吐谷浑打疼。”侯君集道,“如今是最好的战机,趁着他们在山里逃散了的时候,一战成功,否则以后会后悔的。”
虽然众将反对,但站在侯君集这边的,还有主帅李靖,于是这件事情就愉快地决定了。继续深入不毛,追击吐谷浑!和众将想得不一样,李靖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奇谋妙计,他的作战计划里只有朴素无华的一招,那就是正面突破。毕竟李靖说过很多次了,他打败敌军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正面突破。
李靖下令,兵分两路,北路军由他亲率,带领薛万均、薛万彻以及胡将契苾何力;南路由侯君集、李道宗率领,两路大军分头出击。
跟随过李靖打仗的将领,都是从一头雾水到恍然大悟的。一般人想不到,李靖的战术如此平平无奇,却又惊人地奏效。他的北路军一战于曼头山,二战于牛心堆,三战于赤水原,四战于赤海,五战于蜀浑山,六战于居茹川,就这样走了一条直线,吐谷浑人设下的六道防线,就这样被李靖一道一道地攻破了,大军直抵吐谷浑国都伏俟城(今青海共和县石乃亥乡)。
在李靖的正面部队教吐谷浑人知道什么是绝对力量的时候,另一支部队又从吐谷浑的后方出现,如神兵天降。那就是侯君集的南路军,他们绕过崇山峻岭,经过破逻真谷(今青海玛多县花石峡),忍耐着高原的寒冷与缺水,通过汉兴山到达乌海(今冬给措纳湖)。在这里,侯君集正好等来了败退的付允可汗残部,一阵厮杀,又一次大破吐谷浑,斩俘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