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分班

至于最后未被特定教谕挑中的学子,也会由其他教谕负责授课。

书院有一位鼎鼎有名的陆教谕,他年轻时参加科举,通过了殿试,获得进士功名,后来不喜朝堂纷争,便辞官回乡。

白鹿书院的山长,便邀请他来授课,从此他就一直在书院教学,三班就是他所在的授课班。

不仅白鹿书院的生员想去陆教谕的三班,其他府城慕名来的学子也是冲着陆教谕来的。

陆教谕可是通过了殿试的人,实力自然毋庸置疑的,若是得到他指点一二,可能抵过不少人闷头苦读数月。

听闻三班出来的学子,大部分都能通过会试,但陆教谕选人十分严格,所以他的班也就十来个人。

上面的刘教谕已经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课了,这里的教谕都是至少举人出身,明显比讲郎学问深厚不少,旁征博引,说得头头是道,讲解经书十分透彻。

容铮有点感叹,难怪教谕们会想亲自挑选合意的学子,他们讲课虽然离不开四书五经,但想法极具个人特色,可能都是颇有风骨的人。

“好了,今天讲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刘教谕环视一圈下面的学子,准备结束今天讲课,

“没有的话,大家可以下学。”

话音刚落,一位年轻的生员忍不住问:刘教谕,最近都在传明年的乡试可能会增加算学的内容,这是真的吗?”

“嗯,很可能,虽然现在朝廷还没有正式发布相关文书,但山长已经在筹备开算学班了。”

闻言,生员们面面相觑,一脸菜色。

刘教谕安慰道:“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焦虑。目前朝廷尚未明确如何考核学子的算术水平,所以我们还有时间去准备和适应。我建议大家可以先去书肆买一些相关书籍进行自学,比如《九章算术》、《五经算术》等。这些书籍都是算学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又过了几天,官方的文书下来了,确定明年秋闱,增加考核算学内容,朝廷特意指定了由国子监编纂的《算经通鉴》作为官方教材,字里行间透露出圣上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与推广算学的决心。

容铮也到书肆买了这本教材,内容表达上比之前的算经书籍有所改善,这本书集成了其他经典的算经书籍内容,做了归纳与总结,涵盖广泛算法内容。

细细研读,他发现这书的不足之处颇为明显。

尽管编书者竭力将算术方法讲解得更为通俗化,但由于长期浸润于四书五经的传统学术氛围之中,他们的语言习惯仍旧不自觉地偏向了纯学术的严谨与深奥。

加之部分编者的算学功底不够深厚,导致这本教材在努力追求简洁明了的同时,仍难掩其文绉绉、略显晦涩的特质。

简而言之,就是不通俗易懂,读书人看起来都困难,更别论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