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磨,有说是200多年前一个叫公输班的鲁国人发明的,也有说这种工具早在周朝建立之前就这已存在了。

从被发明至今,石磨一直被用于给各类谷物脱壳,或许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人不经意间发现了坚硬的麦粒可以被磨成粉后再加工食用,但碍于这个年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即便面粉真的已经出现,想要由民众自发推广传播开来,怕不是还得等上好几百年。

乳白色的粉末从转盘间扑簌簌落尽下方的竹箕中,转眼间便已堆成冒尖的小山。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道工序,只是许多人不曾往这方面想过。或者说,天然低下的生产力让人们舍不得浪费粮食做这种此前从未有过成功先例的实验。

扶苏弯腰在指尖捻了一小撮,好奇问道:“先生,这就是面粉吗?该如何食用?”

钟离略一沉吟,道:“不如由我将制作各类面食的法子写下来,公子可派人去城中四处张贴布告,如此有益于民生之事,能多叫几个黔首知晓也是好事。”

扶苏性情仁善宽和,听钟离这么说,当下只觉得两人的某些理念一拍即合,便带他去了书房,又搬出一大片串联在一起的薄薄竹片,铺平在桌上,交由他来书写。

这还是钟离第一次见到这个世界承载文字的载体。

在他近乎无限年岁中的某个记忆片段中,早期的璃月人民,也曾用这种薄薄的竹片来书写,没过多久,人们发明了纸张,竹简被淘汰,钟离往后再见到这种老古董般的竹简,不是在拍卖会,就是在保管着珍贵史料的考古学会里。

见他执笔迟迟不落,扶苏便想着是不是来自外乡,不熟悉秦国的文字,体贴地说道:“先生若有任何不便之处,由扶苏来代笔即可。”

如今文字还没一统,知识分子们不会写他国文字再正常不过,没什么不好说的。

钟离从善如流地将笔递给扶苏,来的时间太短,他的确还没机会学习异国的文字。

半盏茶的功夫后,扶苏写好了数百字的面食制作大全。随后,他叫来近侍,令他安排人多誊抄几分,去城中人多的地方宣扬。

虽只是最简单基础的那几样,已足以大大改进秦国百姓那乏味单调的饮食结构。

凭着面粉的贡献,钟离成为了公子扶苏府上的一员门客。

贵族阶层豢养门客成风,主人出钱供养,门客就得为主人排忧解难、效劳报恩。

一个称职的门客,就该急主人之所急,思主人之所想,要把所有事做在前面,哪怕主人近期没有烦心事,也该三不五时地献上两招妙计留待不时之需。

然而钟离是没有这种觉悟的。

每日清晨用过朝食,接下来的大半天,都不会有人在府上看到他的人影,直到下午太阳还未落山时,他才迈着悠闲的步子回府,接着去厨房领了自己那一份晡食回屋子享用。

对他这种光领工资不干活的糟糕表现,扶苏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还送来许多名贵的器具饰物,俨然一副随他干什么都行的纵容态度。

莫名的,他就是对这个只认识了短短几天的年轻人有着莫名的倚重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