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离开博物馆,坐上返程的校车。
他们都是中级班1的学生,来自高底埃寄宿学校——一所以军事化管理著称的老牌私立院校,巴黎许多军官家庭心中的首选,西吉斯拜尔·雨果将军的三个儿子都曾就读于此。
高底埃的教育理念是“天道酬勤”,因此,学生们的课时和作业量都远远超过其他学校。在教学任务之外,学校也会特意安排时间给学生们发展自身特长。
学校的老师当中有许多退役的军人,他们一方面严格管教着孩子们的着装和作息等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坚信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法兰西的希望。
当然,对于特别可爱的、年幼的、才能出众的学生,老师们不免会倾注更多心血。
比如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
安东尼四岁入学,之后又跳了一级,六岁便在cm1学习,而且成绩名列前茅。他在地理上天赋异禀,能画出世界地图,还能给每块区域增添标注;语言流利清晰,文章稚气却才华显露;历史、算术也学得都很不错。
高底埃严格规定了基础教育,但对孩子们更上一层的发展乐见其成,并不会刻意压制。昔日的维克多·雨果在校期间便是一个被有意放养的天才,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他可以在哲学课上写自己的诗歌,甚至能在校园里实践他的治理才能,成为那一届学生口中的“国王”。
和安徒生的想象有些出入的,正在于此。
安东尼是自己压抑住了自己。
他从来不和老师、同学们主动谈起蟒蛇、星星和花朵,见到什么人,就用对方熟悉的话题聊天。早熟早慧,体谅他人。
灵魂深处的闪光,顶多只能在作文里看出蛛丝马迹。
有时候,连朝夕相处的老师们都不敢说:“我知道那孩子在想什么。”
恰如此时,他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眼中倒映着街边的霓虹,安静得几乎不像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出来玩过一圈后的样子。
他的同学们,那些比他还大四五岁的小孩子,尚且在兴奋地窃窃私语,交换彼此的画作。
这次卢浮宫之旅,他们的小天才究竟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呢?
面对老师轻声细语的询问,安东尼出人意料地露出了笑容。
一个孩子气的笑容。
没有任何礼节的矫饰,仅仅是所有孩子开心时都会露出的纯真笑容。
“——我找到了一个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