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四 心态

()蒲素现在对于女人是毫无忠诚可言。不过他也坚持认为,那些女人如果有了适合的条件和对象,同样也不会有什么所谓忠诚。

王艳之所以之前还在和他暧昧,表示自己一直没和别人有什么。但是又不明确和他怎么怎么样,在蒲素看来只不过是骑驴找马的心态而已。

没找,和没找到完全不是一回事,但很多人却狡猾的混为一谈。

蒲素的近况她并不清楚,所以自以为机智的这么敷衍着。在蒲素看来,她一定是接触过了,但是没有找到比他当时更狗腿更愿意全情付出的,所以她才愿意吊着自己。

毕竟是初恋,蒲素在她心里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可能不拿他和别人做比较。他也敢说,哪怕王艳到现在也会时常想起自己,就像他只要一想到往事就会想到她一样。

只不过蒲素之前和她通个电话,打个寻呼时的心态,已经高出之前一个维度了。他像是站在王艳的头顶,看着她怎么和自己耍些女人的小聪明。他就那么静静看着,并且言辞间不时进行撩拨,好像自己和以前一样。

郭娟在香山做了什么,虽然和他没有关系,两人也没什么约定。但是他抱着投奔的目的到了那边,瞬间感应到的那份不自在,虽然他极力轻描淡写,但是打击也不可谓没有。几个月前还要投身于自己,几个月后就……

这玩意还能信吗?

接着是徐莉,虽然他本质上对徐莉就不可能怎么样。而且他也背着徐莉找了孙莉,但是徐莉在他态度变化之后迅速和当地人勾搭上也是事实。所谓的坚持坚守也没看到,就是你初一,我就十五……

以前戏文里的王宝钏这样的事情他就没碰上过。虽然他也不是薛平贵,让他好受点的是也没有出现王宝钏,不然的话,他还真会自责。

至于来到桑海以后遇到的所有,都是他有了经济条件以后的事了,他已经到了一个都不会信的地步。如果他和王艳认识时有那时候的条件,啥事都不会有。

有些事不经历过,又怎么能知道?

男人和女人交往,如果按照这一套逻辑来论证,其实哪里有性别的区分。

“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道理是这样,没毛病。只是又伟大在哪呢?有什么值得被那些文化人歌颂,凌驾于其他感情之上的地方?

“我付出了很多,想和你好,终于你被打动了,和我好了。然后因为我哪里又有些不好了,你立刻合情合理的不和我好了。”

这个表达有点拗口,但是市面上的逻辑就是这样。

请问这样的情感有什么需要被特殊对待的地方呢?

远远不如亲情。再淡的亲情都秒杀这种塑料感情。甚至还远比不上朋友间的友谊,付出的相对少,得到的则更多。

说白了,就是利益交换,而且并不对等。女人只要便宜没占够,统统都叫吃亏。

蒲素是不对,但是孙莉在这种事上的决绝也只能证明他的失败。敢于和她说实话,蒲素多少有点幼稚和自大,以为说不准能谈拢。

哪怕谈不拢,也可以慢慢来,或者他能调整那种心态,或者有其他缓和的方法,根本没想到事情就到了这一步。

只不过既然孙莉表现出来离婚的意思,他也不会怂,立刻接招了。

假如蒲素一直对她采取经济上限制,或者上学出国这种机会统统不给,从一开始就把她当做家庭主妇圈养起来,她会有那么强的底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