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应有好报
沈初九满怀愁绪,低着头如丧家之犬那般,僵硬着四肢走出地牢。背后,柳岁寒下了床,捡起地上那颗早已干瘪的饭粒放入嘴中。
知县久候在外,见他出来,忙迎上前去问道:“怎么样,可问出什么?”
沈初九深深吸了口气强作精神,拱手行礼后答道:“守口如瓶,柳大哥是铁了心要背这黑锅。”
知县大人连连点头,竟是赞许道:“倘若人果真不是他杀的,那他可果真是忠义之士。”
沈初九整理着思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道:“知县大人,你说,一个人是因为什么,才会舍弃生前命与身后名于不顾?”
知县答道:“小人为利,君子为义。”
“君子为义...”沈初九想起在牢房之内,柳岁寒说仁义道德要比性命和名声来得重要,“这么说,柳大哥的确是为了义才决定扛下这一切?可他向来独
来独往,友人极少...难道是为了我?不可能,我和陆公子并无交集...那么是为了海教谕?海教谕尊佛,向来吃素,与卖猪肉的自然也不会扯上关系...那究竟是为了谁?”
百思而不得其解,他只得摇摇头。
知县说道:“贤侄,刚才我已经吩咐下去了,往后你若是需要探监,尽管来便是,没有人会拦你的,但你可要注意时间,两天后,这件案子就要重审了,到时候你若仍旧找不到证据,而犯人依旧咬定人是他杀的,画押录案上交刑部之后,要想翻案可就难了。”
沈初九赶忙作揖致谢。
出了县衙,他双手笼袖,依旧在咀嚼与柳岁寒的对话。
“仁、义、道、德...”
因低头沉思,他并未注意四周情状,在一个拐角与人撞了满怀。他踉跄着后退了几步,待站稳之后,定睛看去,见是一衣着光鲜之人。他认识那人,正是吴县某一大户之子,生得是相貌粗鄙形如蛮牛,却时常
以“城北徐公”自居,且蛮不讲理。
沈初九当即拱起双手深深一揖,致歉道:“王公子,方才在下心有所思,不曾顾及眼前脚下,耽搁了你赶路,还望见谅。”
王姓男子扬起手正要挥去,听他先一步道歉,琢磨着自己若是再打人,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他便放下手,骂了一句“狗东西,没长眼睛?”不等沈初九回话即大摇大摆地走了。
沈初九并不觉得气愤,只是目送王姓男子离去,喃喃自语道:“不过在拐角与人相撞,连狗嘴王都没有发多大的脾气...柳大哥与陆公子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柳大哥会说‘光天化日之下,我不过在拐角与他相撞,他竟动怒掴我,此等屈辱我要是能忍,那我还是个男人吗’,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凭空想象自然无法得出结论,沈初九稍稍度量,决定去现场察探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