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〇二七

王谢堂前 六六六爻 2145 字 6个月前

郗超找到桓温的书房时发现书房之中那一张带有洛阳的地图已经不见。看起来似乎是桓公真的要放弃北伐了。

“敬舆来了。”想起中午的事桓温难免有些心虚,于是桓温便连连让婢子给郗超看茶、摆点心,甚至还找来了李氏出来为郗超抚琴。

桓公何至于如此?李氏这几年来依旧是桓温众所周知的房中人,郗超平日连多看一眼都不敢,更不用说听琴,如今桓公让她出来抚琴伴奏郗超又怎会不惊。

“敬舆这是作何?”桓温见郗超接连如此,心想着郗超难不成身子出了问题,要不然怎么就在烈日下站了那么一小会儿就晕倒。

“桓公,郗超此次前来是为劝桓公莫要将荆州拱手让人。”郗超终于言道。说什么桓氏势弱就再隐逸几年然后出山重新择主?说到底他还是不忍,桓氏待他虽不曾有刘玄德之于诸葛氏,但是若论诚意,桓温也算是尽了身为一个将军的全部了。

若说先前的那些规劝以及给自己的找的后路都是源于为郗氏的理性思考,那么站在个人的情面上他依旧是希望桓家能成为这场争权夺利的赢家。

“原来只是为此?”桓温不由的笑了,他大抵也猜到了今日自己的话只说了一半才把郗超吓的暑气入体,晕倒在地。

不过这也没多大关系,他再解释一遍就是,至少他能经由此事知道郗超是站在自己这边,这就够了。

房中李氏只奏了一曲就被桓温连同服侍的下人一并遣退,既然误会已经解除,那么他们能做的也就是商量下一步的决策。

“本府若真拱手而让荆州,仅敬舆就尚且如此,何况桓氏子弟?”想起郗超刚刚的表现桓温笑言道,全然没了先前与郗超商量对策的那种凝重的氛围。

“是郗超多虑。”郗超承认道,“既桓公打算按兵不动,等过些时日殷深渊来荆州时倒也不必如此剑拔弩张。”

殷浩来荆州表面上叙旧,但也确实是想确认桓家的态度,桓家不想腹背受敌,殷浩等人也一样担心将士们在前面与胡人拼死,而身后桓温又趁机作乱。

“枉他殷深渊声誉在外,却如此短视。”桓温略微愠色道。殷浩这次来多半也是想和荆州、益州谈些条件,朝廷虽有实力北伐,但是在很多方面上确实有不足。

而且秉承着‘以奇用兵’的思想,朝廷一定是不会倾注去太多的兵力前去北伐。至少说这一次确实不会用到超过一半的兵力去打。这个时候各个州郡的刺史以及盘踞的高门势力也应当提供相应的东西来支持北伐。

所以这一次殷明面上来是为拜访,暗地里则是想与在荆州得些北伐上的支持。当然,想得到支持也不一定非要亲自赶到荆州。这也大抵为桓温心又怒意的缘由了,殷浩到底是拿不准桓温到底会不会因怀恨在心而趁虚而入,所以他才要亲自来。然这一切于桓温看来就变成了小视。他桓温虽行事与高门不同,但也还不至于这么不知进退,至少他从未想过趁着北伐的时候对朝廷动手。

“桓公既知殷公短视,那么依桓公言此次北伐大获全胜的胜算有几分?”郗超意味深长的强调道,“桓公,郗超问的可是全胜?”

全胜?那就是一路乘胜追击,即便不歼灭胡人却也得将所有的胡人赶出去。若说胜,殷浩或许还能胜上几回,但若说全胜,那就是绝对没可能。

“胡人若不能尽除,中原百姓定然时刻受胡人威胁。”郗超接着说道,“所以这次殷公此次无论成败,都请桓公上表接着请求北伐。”

“敬舆之意是?”桓温的手臂略微拂过腰间悬挂的佩剑,很快就明白了郗超话中之意,只不过他现在还有些犹豫。

“若是殷公此次得胜,乘胜追击是必不可少,若殷公战败,自然不甘心于就此作罢。桓公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罢。”郗超见桓温略有犹豫便接着言道。

顺水推舟?既然朝廷想北伐,那就用北伐消耗掉朝中所有能与桓氏为敌的世家。殷浩若是不出山,不带兵又如何能给桓家损掉其声望的机会,也让桓家找不到对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