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荒村托孤(3)

原来闻负山听完骆鸿曦所讲往事,心里甚是甚是佩服,又见庚石活泼聪明,不由得起了爱才的年头,况且村里的顽童们念书都不肯专心,更遑论作画了。闻负山胸中所学,作画实为第一,此时难得遇到一个同样喜爱作画的人,管他是成人还是儿童,一定要先结交,再说其他。

庚石喜不自胜,当下便磕头拜师。闻负山受了礼,跟着站起身来,向骆鸿曦抱拳说道:“骆兄,小弟适才吃多了酒,现有些乏困,左右无事,先回轩中睡上一觉。”

骆鸿曦也站起身来,从怀中掏出一叠事物,交道闻负山手里。闻负山只觉手中一沉,定睛一看,这叠纸状作长方、纸质特异,上面有字有纹有图画、更盖有印章。每张纸上面均写着“壹佰两正,开封府,大宋大观元年制等字样”。原来是一叠钱引,钱引之上放了一颗珠子,这珠子晶莹圆润,约莫三寸方圆,通体散发出淡紫色光芒,看起来不是凡物。

闻负山皱眉道:“骆兄这是何意?”

骆鸿曦道:“这是十张钱引,每张一百两,共计一千两。这颗夜明珠叫做‘月照悬黎’,相传是西晋首富石崇访遍天下而得,又赠予宠妾绿珠的宝物。”

杨大瞧了这珠子,不由得眼睛也瞪得直了,呆在原地动也不动。张老丈一生穷困,更加不曾见过这等传说中的宝物,只是已过了天命之年,对世间事物都已瞧的淡了,什么金银珠宝、什么泼天富贵,全是带不走的劳什子,是以并未有多大惊讶。

张老丈干咳一声,道:“贤侄!老汉和你爹爹自幼便一起玩耍,虽说几十年不见如今阴阳两隔,但情谊还是在的,莫说贤侄如今做了官、有了些身家,即便是命运不济当了乞丐苦力那下九流,要向老汉我托付血脉,老汉一样对庚石这孩子悉心照顾、不敢有失。你快快把这些东西收了起来罢!”

闻负山一边附和道:“张老伯说的不错,一来我们住在这偏僻荒村,虽然穷苦了些,但打猎捕鱼种田织布,自给自足,是吃穿不愁的,二来我与贤兄一见如故,倾盖相交,本是说不出的欢喜,贤兄所为小弟更是万分佩服。若贤兄定要拿这黄白之物来辱你我之间情谊,那便请恕闻某将你瞧的低了!”

骆鸿曦正色道:“贤弟莫要恼火,在下此举绝无辱人之意。只是出六里是先父出身之地,村中父老又是先父故交,这些钱财并非只是赠予在座几位的,乃是赠予出六里全部乡亲的。若村里少壮男丁想出门闯荡,这些权作盘缠、若村里女子嫁到别处,有这些做嫁妆,到夫家之后不至于白白受夫家的气、若村里顽童有一二名读书读出了名堂,将来参加乡试会试,处处都需用钱呐!骆某即便是不托付庚石在此间,也要拿出些财物来回馈乡亲啊!”

闻负山听这些财物并非是单独赠予自己的,便也不好推辞,只是看着张老丈。

张老丈心中觉得骆鸿曦此言有理,又想出六里众乡民因穷苦所受磨难,实在不胜枚举,于是沉吟片刻,说道:“既然如此,老汉我也不便推辞,只是这一千两实在太多,只拿五百两吧。回头老汉想办法把这五百两兑成散碎银两和铜钱,再召集乡亲分掉。这颗珠子嘛,贤侄你这一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就让庚石这孩子贴身带着吧,他若是想你了也好有个物事寄托。贤侄不要推辞了,就依了老汉吧!”

骆鸿曦他说得坚决,便道:“既是如此,小侄也不坚持了。日后犬子还请老伯及村中父老多多看顾了!”说罢将五张钱引交予张老丈,将珠子交予了庚石。

庚石自幼见过这珠子,只是多次向父亲索要都被拒绝。如今仔细把玩这枚珠子,只觉得这珠子外表温润,淡紫色光泽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似乎隐隐约约将自己的全身都笼罩了起来,拿在手中极是舒畅。不由得眉飞色舞地说道:“爹爹!这珠子可当真有趣!孩儿定当妥善保管,不敢有失!”

众人见他分别之际仍是心中喜乐,想到此后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心里不由得一酸。

这时已是申时一刻,天色未晚。

骆鸿曦心想诸事都已安排妥当,幼子也毫无令自己担心的状况,是时候回京了。

当下便向张老丈闻负山等人告辞。

众人送骆鸿曦到村口。

张老丈又极力挽留,只是看骆鸿曦去意已决,只得说道:“贤侄既然不肯在村中多留几日,那还是及早赶路吧!”

闻负山也道:“小弟盼着骆兄扫荡奸佞之后,效仿范蠡严光,与令郎共享天伦,与小弟啸傲林泉。”

骆鸿曦熟悉历史典故,知道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谋士,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太湖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自号陶朱公。而严光则是东汉著名的隐士,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既是同窗、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拒绝出仕。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严光不慕富贵,不图名利。此等高风亮节,连范文正公都说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听闻负山竟把自己比作范蠡严光,又想到前路坎坷奸臣当道,不由得心中百感交集,只是胸中哽咽,难以言语。当下唤来马夫,不顾庚石在身后大声与自己作别,张老丈佝偻着身子擦拭眼泪,与众人抱拳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