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定麟 蒋沉沉 1756 字 10个月前

没有人再敢说一句话。

一瞬间之中,似乎万籁俱寂。

玉氏的身形晃了一晃,瞳孔放大,眸中光亮在那一瞬间熄灭掉。

定麟在玉氏摔倒之前,一把拉稳了她,低声,“母亲节哀。”

玉氏似乎没有听闻他所说的话,只是淡淡挣脱开了定麟的双手,拖着沉重而缓慢的步子,一步步挪到萧珩的面前,凝神望了望他身后的三块冷冰冰的灵位,随即渐渐将目光移到了萧珩身上,呆滞着问:“老爷呢?定昱呢?”

萧珩跪直了身子,冠玉般的面容静若无澜,沉道:“为保萧氏一族,祖父对刺杀皇子之事供认不讳,已经携着父亲与二弟一同戴罪赴死,皇上念在萧氏几朝为国,并着昔日君臣的情分,慈悲之下,特赐祖父三人灵位回到本家。”

玉氏一愣,嘴角扯出一串苦笑,“你说……老侯爷供认不讳?”仰头大笑起来,眼角笑得溢出眼泪,“萧氏无罪!何来的供认不讳!?何来的戴罪赴死!?若是供认不讳,若是戴罪赴死,那萧珩,你为什么还活着!?”她眼风凌厉一扫,狠狠瞪着眼前不动如山的萧珩,抬手利落一掌,扎实打在萧珩的脸上,咬牙切齿地笑,“如今胆子渐长,连母亲都敢欺骗?萧珩,你还有什么是不敢的!?”

萧珩贵为元配嫡子,出身尊贵,生在兰陵侯府二十三年,从未挨过一丝委屈,更何况一个妇人的耳光。

萧珩性格阴鸷难测,行事作风利落,府中众人对待这个嫡子一向有如面临大敌,何况萧珩与玉氏虽有母子之情,但却从未有过母子连心,玉氏这一巴掌,就如同在所有人的头顶上敲开了一个炸雷。

萧珩笔直跪在原地,一边脸上已经是霍然一个红印,可却不见他恼怒丝毫,瞳眸如同一潭万年无风无浪的湖水。

他徐徐转过脸来,接着站起身子,俯首冷冷凝望着不及肩头的玉氏,平静道:“儿子活着,是因为儿子有一个好舅舅,威远侯在北疆以性命担保,儿子才得以平安回到青州。”他向着玉氏走近一步,“定昱死了,也是因为他有一个好舅舅。”

玉氏猛然抬首,惊异而凌厉地瞪住萧珩,“萧珩,你什么意思!?”

萧珩眼帘一动,嘴角牵出一丝讽刺笑意,“什么意思?母亲,您在明知故问吗?您的亲哥哥,阿珏的亲舅舅,京门的镇国侯玉大人,可是亲手揪住父亲与西夷国通奸的功臣啊。难道陛下的诏书,您没有听懂吗?儿子身在京门的时候,可是足足看了那份诏书数十遍,上头可是明白写着,‘幸有镇国侯玉氏、丞相兰氏得力’,在这个面份上,您还要明知故问?”

玉氏仰头大笑,鄙夷地望着萧珩,“无稽之谈!镇国侯是我亲兄弟,是萧家第一的姻亲!怎么可能与兰氏对付萧家?!萧珩,你这脏水要泼,也给我看清楚人再泼!镇国侯与萧家来往亲厚,断不会作背信弃义的小人!”

“镇国侯自然不会是背信弃义的小人。”萧珩闻言一笑,“亲手揭发萧氏罪状,在朝中就已经博得了一个公正廉明、大义灭亲的名声,而后上书陛下压制此事风波、特许儿子带着灵位悄然回府,更是博得了一个贤明大义、心存仁德的良赞,如今镇国侯大人在京门风头盖世,怎么?”他挑眉一笑,“这种大事却连自己的妹妹、阿珏与儿子的母亲您,都未曾写信告知?”

玉氏抵死不信,只冷笑,“口说无凭!我看,是你觊觎兰陵侯爵位,弑父杀兄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