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望一低头,从母亲腋下窜过,凑着头看锅里炖着的肉,香喷喷的雾气往鼻子里窜。
方桐看弟弟没出息的样子,宠溺一笑:“穿好衣服去洗手,马上可以吃到大鸡腿。”
“好嘞,姐姐最好。”方望抱着方桐的大腿,撒娇说道。
方母见儿子如此,不禁有些羡慕女儿:“这小兔崽子,只听你的,我这娘亲说什么都不管用。”
“娘,您老是絮叨他,他不烦才怪。”弟弟不过五岁,小男孩活泼好动些很正常。
“这可是咱方家的独苗啊多絮叨两句还不是为了他好。”
两人闲聊中,不一会便做好了早餐。
烫青菜,玉米糕,白米粥,炖鸡汤。早餐丰盛的模样,好似不是农家。煮好的羊奶加了好些糖,分给方母和方望。方母皱着眉头,直接把碗里的羊奶倒给了方桐:“娘早就说过,这股子膻味我喝不过,你喝你喝!”
“娘,我加了好些白糖。肯定没有味道。”方桐还想劝,娘亲身子骨弱,这农家也没什么可滋补的好东西,唯属这奶制品的东西营养价值最高,偏偏娘亲又喝不惯。
方母还是拒绝:“一闻这味,我就想吐。”如此,方桐也不好说些什么,随手把羊奶给了正在闷头猛吃肉的弟弟。寻思着现在好些动物都活泛了,如果能逮着獾就好了,听说那是大补的好东西,可以给母亲补身子。
“你就惯着他……”方母摇头,嘴上埋怨着,眼里却掩不住的笑意,“看他圆溜溜的肚子,都快成小胖猪。”
方望浑身圆乎乎的,藕节胳膊小粗腿,圆润可爱。他眼睛又大又圆,透着几分猴精明,撇撇嘴说道:“才不是呢,刘先生说我是最聪明的,猪那么笨……”
“刘秀才都夸你啦!看来我们望子,还是有机会考上状元的。”方母难得露出几分笑容。刘秀才是东平村唯一一个考上秀才的人,是有本事的读书人!听说明年会参加秋闱,要是考上功名,那可就是官老爷。
吃过早餐,方桐背着装满脏衣服的竹篓去溪边洗,顺道送方望去学堂。她牵着弟弟的手,远远望见刘平远站在学堂门前的柳树下,白袍飘飘透着几分儒雅。
刘秀才主要教授五到十岁的小孩读书写字。其实识字倒是其次,主要是帮着看各家孩子,不让到处捣蛋乱跑。东平村环山,狼豺虎豹不少,怕孩子不听话独自跑上山去。如果每天交三文钱,午饭也能在私塾里吃。束脩不高,一年不过一贯钱。再大些,那想成才的便要送到县城里的大书院正经地学习,束脩也高,一年至少三两银子。
刘平远抬眼看到方桐,不自觉局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