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这时看到院子外已经有人闻讯而来:“石头,听说你从山上拉的石头就是那石鼓文?”
不仅是邻居,很快城里的商人也来了,甚至是地方官吏。
“交给朝廷,不然咱这小地方,谁都保不住!”娘子这时候精明地低声说道,“用一个石鼓,换一个官职,这生意比换钱更好!”
匠人顿时眼前一亮,趁着在帮大哥照顾孩子的父母还没反应过来,立刻应允了官吏,将石鼓献给朝廷。
“好小子,有自知之明。”亲自策马赶来的地方官为匠人的识相十分满意,也为自己啥也不干白捡这一份功劳高兴,拍拍匠人的肩膀,“放心,朝廷不会让你失望的!”
匠人露出憨厚的笑容,仿佛真得只是一心为公。
官吏也不管他是真老实还是假老实,从马换了马车,一路快马加鞭,载着这宝贝的先秦石鼓文朝长安赶过去。
一路上,官吏一边赶路,一边依然在听着天幕的内容。
【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最初,石鼓发现于唐初的陕西凤翔,共计十枚,高约二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秦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官吏大喜:发现于唐初陕西凤翔,现在是贞观年间,这些石鼓果然是真的!
李世民同样也很高兴:“朕这算是有机会欣赏一下先秦古物了。”
【不过石鼓文的年代至今依然成谜。】
【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
【你可能会询问,我们现代的技术难道还检验不出来石鼓文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文字吗?】
【我们现代有这个技术,可惜石鼓文等不到了。】
【在时间与大自然的折磨下,石鼓刻石文字多残。我们刚刚看到的拓片,是根据古人的记载模拟的。北宋时期,司马池移其入凤翔府学,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
天幕把博物馆里的石鼓放大,露出局部,可以看到,大部分字迹模糊,甚至有的已经彻底一字无存,乍一看就是光秃秃的黑色石头。
【而且,石鼓还遭遇过破坏。宋徽宗年间,因为赵佶喜欢古物,蔡京将石鼓文迁至汴京,后又迁入宫中稽古阁,以黄金填字,以示珍贵。】
“黄金填字???”
在宋朝以后的玄烨眼前一黑。
大清在宋朝后面,他还来不及看到古色古香的先秦古物,就这么被蔡京祸祸了?
不光玄烨觉得不妥,天幕也是痛心疾首。
【同志们,千万不要学啊!这跟现代那些没有审美的业余修复师乱给古文物涂色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