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咕先是放出现代那些失败的文物修复,修复前,充满了时间与历史的沉淀,虽然残缺有遗憾,但是写满了故事;

修复后,刺激的色彩,充满了现代化学颜料的拙劣和业余修复者的劣质审美,虽然看似完整,但是写满了历史爱好者的愤怒!

“后世的颜料看来不值钱。”刘彻看得一阵哑然,好半天才说道。

这样鲜艳的颜色,是怎么搭配出如此辣眼睛的效果的?

哪怕他不是宫廷画师,也不擅长丹青作画,也不至于没有审美。

但是他怀疑,给这些文物上色的所谓修复师就没有审美!

司马相如闭上眼睛,喃喃道:“原来后世也不是什么都好的……”

看看,这不是就露出破绽了。

【靖康之耻发生后,金人破汴京,将石鼓与宣和殿的金石书画一同运至金中都城燕京。元初,先是将石鼓放置在国子学,后又放置在孔庙大成殿门内左右石壁下,如此一放六百余年。】

【抗战初期,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石鼓先后迁往上海、南京、四川峨眉等地。后西迁文物东归南京,南京政府曾经想要将石鼓与其他文物一起迁往台湾,但是因为石鼓特别重难以带上飞机,逃过一劫,解放后石鼓重新回到北京,现存于北京故宫。】

玄烨长长叹了一口气。

“还是回到了故宫。”

虽然他现在还没机会看到,但是好消息是,石鼓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紫禁城,也就是后世人口中的故宫。

而这样历尽千辛万苦,其中隐藏的政治动荡,时代背景的艰难,让玄烨只要稍作思考就触目惊心。

文物还有人保护着,能一直存到后世,能平安回到安全的地方,但是人呢?

有多少人在经历过那些迁移、战乱之后还能平安回到故土?

甚至是保护文物的那些后世文人和战士,又有多少人为了转移文物付出生命的代价?

能听懂其中含义的,不仅玄烨一人。

李世民沉默良久,眼眶微微湿润:“后世人果然很在意祖宗的文化。”

一堆政府带走都嫌弃太重的石鼓,被一群战乱中的平民到处转移,其中又付出了多少代价?

他们没有因为战火的威胁选择放弃,也没有因为条件艰苦受到利益的诱惑选择贩卖,而是前赴后继,一路转移,到处带着文物避难,直到将文物平安送回北京故宫,那个可以保护文物的最安全的地方。

他们保护的何止是文物,保护的是代代相传的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