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廷猷道:“绘图之时,我遵禀的是『制图六体』,因为只画了珠江这一条江,比例会相对开阔些,画学院的塾师一般要求是一分为十里,我目下是以一寸为十里。”
而所谓的制图六体,是画学院的祖师爷给后生框定下来的规矩——
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也就是温廷安前世所学的比例尺。
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
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
四为『高下』,是相对高程。
五为『方邪』,是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为『迂直』,是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有温廷猷所献上的《珠江中下游全景》、《广府-珠江地舆图》这两枚珠玉在前,可谓是为温廷凉去求证具体的游程节省了大量时间,但还是有一些数字,亟需去具体的求证。
诸如珠江各截水段的水速,漂浮在竹笕之上的溺速,逆游之时、顺游之时,速度分别各是多少,今日珠江的水则线,是升了还是降了,水则到了何处……
从珠江水速至住水则线的升降,从顺逆游的游程至精确减速度,从白昼江面气候至水文调度,无数变量在这两段游程之上纵横交错,从而滋生出近似于大浪淘沙般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