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赵平桢突然就有些迷茫。他自知是个人渣,甚至乐于这样表现自己,可他又会为了没人欣赏他而感到失落,毕竟人都有一颗心。他反思自己为何甘于做个人渣,不过那个原因太过复杂,已是说不清了。他并不认为是环境或是什么人将他逼成这样,虽然凡事都有因果,但他并不是喜欢归咎于他人的人,所以很轻松地接受了自己的不是,并且死不悔改。于是他又觉得像自己这样的人还盼望能得到一个人的全心全意,那实在是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

到了最后,赵平桢开始反思自己为何会开始这种无谓的多愁善感,想来想去,源头竟然还是秦小楼。

不过很快他就放弃了这种极其偶然的感怀,并且将之抛诸脑后。他认为自己的心真是冰块做的。秦小楼对于他或许真的是个意外,但是既然他愿意陪他做戏,那么大家就把这场戏好好做下去。或许一不小心就能做个十几二十年,甚至一辈子。

第29章

赵平桢很快北上亲自督兵,而秦小楼则被留在临安处理京中事务。

赵南柯经过一些事后决定重用秦小楼,不多久就将他擢升为吏部侍郎,另从兵部中选了一名主战派骨干担任吏部尚书,而原本以请辞相逼的两位官员则被他“大度”地放回家去了。

赵南柯在临安改革了兵制,提升了兵源质量;赵平桢在北边用吴袆练兵,吴袆的手段很是强硬,每天交给士兵的训练任务比上战场杀敌还要吃力,逼着他们负重几十斤在烈阳下演练,刚开始一个月就练死了许多士兵。赵平桢大力支持他,对于死亡的士兵每人每户给一百五十两补贴,并免税终身;对于所有参军者,入伍即给十两补贴,以后每月二两津贴,每三个月一斛米,入伍期间免一户税额。如此一来,即使练兵十分苛刻,还是有络绎不绝的人报名参军。

自离京后,赵平桢每隔三五天就能收到京中的来信,有的是慕太后的,有的是赵南柯的,也有秦小楼的,还有些是亲信寄来汇报京中近况的信。

赵南柯和慕太后的信他看过之后会找一个锦盒收起来,束之高阁;亲信的信看过之后便收入柜子中;秦小楼的信看完之后便推到几案一边,待无趣时便随时展开再看。

秦小楼对于他来说实在是个很有趣的人,连他的字都是有趣的,藉他的口说出的事情也比别人说得有趣。于是赵平桢喜欢一次两次地看他的来信,每次都能品出些不同的趣味来,然后阴霾的心情也会变好。

转眼就过了一年。

边关战事不绝,赵平桢亲自带着吴袆训练了一年的铁甲军上战场,连续三战大捷,震动国内。

赵南柯赏了赵平桢许多东西,并愈发支持他。除了那些冠冕堂皇的东西,从京城来的还有一封私信。

赵平桢展开一看,信纸上只有四个字——

“哥哥信你。”

他捏着信纸久久沉默,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信叠好,收入锦盒中。

这一年来秦小楼在朝中的地位也高了不少,兼任吏部和户部的职位,俨然已成了朝中年纪最轻的要臣之一。早在最初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和赵平桢的关系。然而那时候赵平桢只是一个纨绔皇子,手里没有实权,实际没多少人看得起他,自然连带着秦小楼更是不被人青目以待。如今赵平桢是河北兵马大元帅,且秦小楼也是锋芒初露,两人俨然已是未来朝中的栋梁之才,再没有人敢轻视他们,甚至许多人已对他们心存畏忌。

这日秦小楼下朝回到府里,算好了时间的秦程雪正在回廊等他。两人携手走进书房,秦小楼道:“给我看看你这几日的画罢。”

秦程雪取出几张宣纸在桌上铺平,由秦小楼翻看。这些年来秦程雪的画技提升不少,年纪轻轻已有马良之笔,尤擅人物与房屋。

秦小楼随手翻了翻,只见画上许多场景是一个穿着朱衣、带着乌纱帽的年轻男子行走匆匆的身影。这些画中有的是工笔细描的近景,有的只是简单几笔的远景,但无论身形还是神韵都极是到位,除了秦小楼,再无其他人选。

秦小楼看的心里发酸,将宣纸放回桌上,故作轻松道:“你可有绘过山水?”

秦程雪点了点头,从抽屉里翻出几张画。秦小楼看了几眼,道:“程雪,你若无事,不需每日闷在府里,可出去四处走走。你画的山水,虽有形,却不如你画的人一般有灵。”

秦程雪从身后环住秦小楼,将头埋进他肩窝,轻声呢喃道:“哥哥……”

秦小楼叹了口气,转过身反手搂住他的腰,温柔地摸了摸他的头发:“出去走走吧,别总是闷在屋子里。”